你有没有发现,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学会“精神胜利法”?尤其是伊朗。刚刚在“12天战争”中被以色列轰到核心地带,转身就开展“赫赫战功”展览会,导弹、无人机一通展示,还宣称“武器库存远超战前”。
听起来是不是很猛?但细看下来,这场“宣传胜利”的背后,藏着的是一次赤裸裸的战略败退。而真正的赢家,或许不是以色列,而是藏在幕后调控战局的中美俄三方。
![]()
“胜利展览”背后,是对军事溃败的心理补偿
伊朗革命卫队最近办了个航空航天展,满地摆着被击落的以色列无人机残骸,导弹模型、高超音速宣传片、火箭推进器。看起来像是在庆功,实则更像是自我安慰。
别忘了:在这场“12天战争”中,伊朗的高官被定点清除,地下核设施被美军钻地弹打穿,空军基地、导弹阵地被精准摧毁,连护国神山都被抠出一个弹坑。打完之后还乖乖同意重返伊核谈判,承诺不搞核弹。
这也能叫“胜利”?显然不是。这更像是伊朗版的“战败仪式”:用导弹库存的“富余”来掩盖高级将领的“断层”。
![]()
伊朗的底层逻辑:不是打赢战争,而是维稳权力
伊朗从来都不是一个纯靠硬实力说话的国家。革命卫队的真正任务,不是打仗,而是维稳;不是扩张,而是保权。只要政权不倒,怎么打都能“胜利”;只要话语权在手,怎么输都能包装成“胜果”。所以这次高调展览不是为了外宣,而是内宣。
一边展示“我们还很强”,一边暗中连夜生产导弹、修复基地,试图告诉民众:“放心,我们被打了,但我们还敢打。”
真正的致命伤,不在导弹数量,而在“内鬼系统”
伊朗这场冲突暴露的最大问题不是装备短板,而是内部情报系统的系统性渗透。几十名高层被“斩首”,核心核设施被定位、炸毁,这不是运气问题,这是安全系统全线溃败。
你可以再造2000枚导弹,但只要“别人知道你什么时候造、藏在哪儿、怎么发射”,那你永远是靶子而不是射手。更可怕的是,这种内鬼式失败,很难从外部看清,它是伊朗最隐秘、最不能碰的命门。
![]()
而中俄“支持伊朗”?真的是帮忙,还是送人头?
西方媒体渲染说,伊朗正在获得“中俄支持”,一边和俄罗斯签军协,一边从中国引进导弹燃料、红旗-9防空系统。
听起来像是在增强实力,但我们得问三个问题:
俄罗斯真的还有空力挺伊朗?现在乌克兰战场拉扯不休,俄军还要防北约、盯芬兰,真有力气替伊朗背书?更可能是象征性交好,实质上放手让伊朗试探美以底线。
中国提供的是“支援”还是“试探”?提供技术和原材料,是为了稳定中东战略缓冲区;但若伊朗被彻底打残,中国是否就此抽身?战略风险谁来担?
伊朗真的能消化中俄装备吗?技术倒是好东西,但一旦没有配套体系,反而成了暴露目标的“电子招牌”。你以为是雷达,敌人当灯塔打。
所以,这种“中俄支持”本质上是一场战略“边缘下注”:你能顶住是你的本事,顶不住,我也可以撇清关系。
![]()
真正的赢家:不是以色列,而是局势背后的导演们
表面上看,是以色列“赢了这场战争”,但深层次的赢家,或许是:
美国:在退居中东二线后,照样用B-2定点清除+以色列空军协同,完成对伊朗“精准敲打”,打击效果满格,成本却极低。
俄罗斯:用“友伊”姿态拖住美以注意力,为自己在乌东线争取战术空间。
中国:表面中立,实际拉拢伊朗对冲美印联手,同时不被拖入直接冲突。
而伊朗,仍然处于那种“表面强硬、内里焦虑”的战略尴尬中。想扩张,怕崩盘;想强硬,缺盟友;想造核,被盯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