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正在接学生,稍后回电。”中国竹艺城竹编培训基地负责人邵晓玲匆匆挂断电话,这样的忙碌,已是她的日常。基地门口,3辆大巴陆续停靠,上百名中学生从眉山、成都乃至陕西远道而来,有序进入园区。青神竹编研学的热度,在这些身影中清晰可见。
![]()
研学现场。卿萱供图
“过去青神竹编靠节会,现在研学把‘流量’变成了‘留量’,学生来了能待一天,甚至住一晚。”邵晓玲介绍。今年以来,青神竹编研学团队接待量超4万人次,青少年参与热情持续攀升。
依托丰富的竹资源,眉山市青神县打造了完整的竹编研学路线:从竹林湿地公园认识竹的生长,到竹里巷子感受乡村生活,再到国际竹编艺术博览馆欣赏竹编作品,最后在竹文化中心亲手完成一件作品。这条“非遗技艺研学之旅”已入选四川省首批研学旅游线路,成为推动县域文旅融合的重要支撑。
像竹编研学只是青神研学游的一个生动缩影。青神竹编的指尖技艺、东坡文化的诗意情怀——特色文化基因交织成多条主题鲜明的研学路径,让青神这片土地的文旅活力持续涌动。
而在中岩景区,一场“与苏东坡的对话”悄然展开。44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苏迷”——从9岁的孩童到66岁的长者,在中岩寺沿着东坡求学足迹,在唤鱼池畔拍手唤鱼,于山径途中抒怀。
青神县立足“东坡初恋地”文化IP,开发“东坡足迹”“入梦东坡”等主题研学课程,将中岩书院、苏母祠等点位串联成线,形成一条“文化+自然+教育”的诗意走廊。位于唤鱼公园的苏母祠作为四川省家风家教创新实践基地,通过讲述程夫人的家风故事,让传统文化在现实场景中落地生根。
据县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今年第三季度,青神县累计接待研学团队460余批次,约12.7万研学人次,全域共计接待游客132万人次。其中,“少年东坡”主题课程有效带动青神县红色西山研学基地、汉阳古镇、唤鱼公园等区域联动,引流超2.7万人次。
“研学不是一次活动,而是一种可持续的文化传播方式。”县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依托斑布健康竹产业园,开发竹纤维利用、环保材料创作等绿色研学课程,探索“工业+文化+研学”融合模式,力争打造国家级工业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吴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