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年历史的LME,突然对人民币动手了!
它一次性终止所有以人民币结算的金属期货合约,理由居然是“缺乏流动性”。
几乎在同一时间,美国联合十个盟友组建矿产联盟,试图在全球关键金属定价权上对中国形成围堵之势。
![]()
但他们忽略了一个根本事实:中国掌控着全球55%的铜消费市场、70%的铁矿石进口量——我们不仅是需求中心,更是全球金属市场的“终极买家”。
一边无视这一庞大的现实需求,一边高调宣布封锁措施,其背后的真实意图究竟为何?
![]()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LME封杀?数据说假话
2025年11月,拥有146年悠久历史的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突然发布声明,宣布自11月10日起暂停所有非美元货币计价的金属期权及期货交易,其中重点包括人民币结算合约。
官方给出的解释是这些产品“交易冷清、流动性不足”。
但深入分析公开交易记录后发现,这一说法显然与实际走势背道而驰。
![]()
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遭遇的一次挫折;实则更像是一场由美元主导体系发起的战略反制行动。
尽管LME长期被视为国际有色金属交易的核心平台,但此次决策的逻辑难以令人信服。
![]()
以人民币计价的铜期货为例,2024年初日均成交量为35.7万手,到了2025年上半年已跃升至48.2万手。
增幅超过35%,三年间整体交易规模接近翻三倍。
每手铜合约对应25吨实物交割,这意味着每一笔成交都牵连着新能源汽车制造、城市基建推进等真实产业活动,绝非纸上谈兵。
![]()
再来看上海期货交易所的表现,更具说服力。
沪铝和沪镍的人民币合约交易活跃度已跻身世界前列。
特别是沪镍主力合约,日均成交突破10万手,比LME同类美元合约高出18个百分点。
![]()
更加耐人寻味的是,LME虽位于英国,早在2012年便被香港交易所全资收购,具有明确的中资背景。
按理应更倾向于支持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却在此事上采取强硬姿态,既未举行任何听证程序,也未设置过渡安排,从公告到执行间隔不足七天。
如此仓促且不留余地的操作,很难不让人怀疑其是否在配合西方金融阵营的整体布局。
![]()
市场反应往往比官方声明更能揭示真相。消息公布当日,上海夜盘各类金属期货全线涨停,而LME美元计价合约罕见出现集体跌停。
沪伦两地铜价差迅速扩大,起初每吨相差1330美元,随后一度飙升至1740美元,创下自1987年以来的历史极值。
![]()
中东某大型金属生产商迅速调整策略,向中国合作伙伴发出通知:第四季度全部长期供应合同将依据上海期货交易所价格定价,并全面采用人民币进行结算。
显然,人民币并非缺乏使用者,恰恰是因为其上升势头迅猛,才引发此类压制性举措。
![]()
美元慌了,出组合拳
LME此举并非孤立行为,结合美国近期多项政策动向,可清晰识别出一套针对人民币跨境使用的系统性应对策略正在成型。
与其说是人民币面临危机,不如说是美元霸权正进入被动防御阶段。
![]()
第一招便是通过LME实施结算限制,核心目标直指阻断人民币进入全球金属定价机制的关键通道。
为何金属定价如此重要?过去数十年,美国依靠“石油—美元”循环牢牢锁定全球贸易结算主导权。
如今迈入新能源时代,锂、钴、镍、稀土等资源成为新兴产业命脉。
若人民币能在这些领域建立稳定计价能力,势必动摇美元根基。
![]()
第二招则是重启印钞机器转嫁国内经济压力。
当前美国财政状况严峻:政府关门持续逾月,军人工资拖欠,数千万民众失去救济金支持。
科技与金融行业裁员超十万人,财政部现金流濒临枯竭。
于是传统手段再次启用——大规模增发货币。
![]()
凭借美元的世界储备货币地位,美国可通过通胀输出将内部风险转移至全球。
历史上每一次量化宽松周期,都会推高大宗商品价格,从而强化美元在结算中的不可替代性,这是其惯用战术。
![]()
第三招是拉拢盟友构建“关键矿产联盟”,后升级为“关键矿产交易俱乐部”,成员涵盖G7国家、澳大利亚、韩国等十个经济体。
名义上是为了保障供应链安全,实质意图在于确保这些战略资源继续绑定美元结算,复制“石油美元”的成功模式。
![]()
这些矿产正是现代高端制造业的血液:电动车电池依赖锂与钴,光伏组件离不开硅与铜,芯片生产必须使用高纯度稀土。
谁掌握其定价权,谁就掌握了未来产业发展的主动权。
美国试图借此实现三重目标:保障自身原料供给、遏制中国新能源产业升级、巩固美元全球地位。
![]()
硬实力,是人民币最强的底气
然而这套组合拳存在明显破绽。
最致命的问题在于,美方未能认清当前金属市场的本质转变——早已从卖方主导转向买方主导。
中国不只是最大采购国,更是全球产业链中无法绕开的“加工中枢”。
![]()
全球87%的稀土、78%的锂、65%的钴均在中国完成精炼提纯。
中国的稀土分离成本仅为美国的四分之一,产品纯度稳定维持在99.99%以上。
欧美至今未能突破高纯度提炼技术瓶颈,非洲新建精炼厂频频发生事故导致停产。
没有中国的加工能力支撑,即便美国联盟控制了矿山,手中握着的也只是未经处理的原始矿石。
![]()
不仅如此,该联盟内部矛盾重重,并非铁板一块。
德国大众曾投资1.2亿美元在澳大利亚建设稀土工厂,终因产能不足和技术不成熟而失败,最终仍需回购中国成品。
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既想追随美国脚步,又不愿放弃巨大的中国市场利益。
可见所谓联盟更多是一种政治姿态,缺乏实质性协同基础。
![]()
中国真正的破局之道,在于无可替代的硬核实力。
作为全球最大金属消费国,中国吸纳了全球55%的铜需求、70%以上的铁矿石进口。
澳大利亚已有三成以上的矿产交易接受人民币支付,连国际巨头必和必拓也开始以人民币结算部分铁矿现货。
![]()
在产业链层面,中国稀土氧化物产能占全球七成,电解铝产量占比达55%。
上海期货交易所构建的“保税交割+人民币计价”闭环运行多年,成效显著。
中国还自主推出“北铁指数”,摆脱对普氏等西方定价体系的依赖。
更有“黄金走廊”战略稳步推进,推动人民币直接兑换黄金机制落地。
沙特已在规划境内人民币兑黄金专用金库,未来石油交易有望实现人民币结算并即时换金,形成完整价值闭环。
![]()
越封杀,人民币越稳?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LME的封杀反而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催化剂。
目前在矿产贸易中采用人民币报价已成常态,除必和必拓外,中东铜矿、非洲镍矿交易中人民币使用比例已超三成。
沙特对华原油出口的人民币结算份额攀升至45%。
离岸市场同步发力:香港金融管理局将人民币流动性工具池扩容至1100亿元人民币,并设立新型融资机制,支持企业开展长期人民币债务融资。
迪拜计划于明年年底前上线人民币计价金属期货合约,交割仓库选址苏伊士运河沿岸。
此举将直接连接中东现货资源与中国期货市场,初步建成境内外联动的双层网络体系。
![]()
国际资本正用真金白银表达信任。2024年11月,财政部在香港发行40亿美元等值的主权债券,获得1182亿美元认购订单,超额认购达30倍,刷新历史纪录。
即便部分华尔街机构下调中国信用评级,市场的热烈响应表明,中国资产仍被视为全球最具韧性的避险选择。
![]()
全球金属定价权正悄然东移。过去看伦敦、纽约脸色的时代正在改变,“上海价格”日益成为国际市场的重要参考基准。
中东多家生产商已明确表示,2025年第四季度长单将直接参照上海期交所价格执行。
沪伦铜价差创38年来新高,也反映出市场对人民币计价合理性的广泛认可。
![]()
这不是政府行政命令的结果,而是企业基于成本效益做出的理性选择。
上海价格波动更小,人民币结算流程更高效,还能有效规避汇率风险。
![]()
即将到来的2025年12月金砖峰会或将成为历史性转折点。
金砖国家合计拥有全球43%的战略矿产储量,若能在本币结算机制上达成一致,将进一步削弱美元在全球资源贸易中的垄断地位。
![]()
人民币的目标从来不是取代美元,而是为世界提供一种更稳定、更公平、更可持续的金融选项。
这对普通人同样意义重大:原材料价格趋于平稳,意味着新能源车、家电等消费品价格更具确定性。
人民币走强也将提升养老金、银行理财等资产的安全边际。
![]()
LME的封锁未能阻挡人民币前进的步伐,反而暴露了美元体系内在的脆弱性。
这场货币格局的重塑才刚刚拉开序幕,唯有尊重市场规律、坚持开放合作的一方,才能赢得最终胜利。
![]()
结语
国际金融秩序的演变从不只是简单的市场博弈。当既得利益者开始频繁修改规则时,恰恰说明旧有体系已难以为继。真正的变革节点或许不在于交易数据的多寡,而在于谁能重新确立价值衡量的新标准。
参考文献:1.和讯网:《LME:自11月10日起将暂停交易不活跃的非美元期权合约的交易》2025-11-07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