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今年以来港股IPO集资额冠全球,人民币债券市场交投大增,并购活动活跃。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资本市场部执行负责人施琦在周二(11月11日)举行的“媒体工作坊”上表示,今年港股IPO融资规模已经突破300亿美元,同比升近2倍,较之于去年的100亿美元,与前年的不足60亿美元,无论从规模、主题、以及参与度都振奋人心。施琦透露,目前中金公司在手的港股IPO储备项目已超100家,其中不乏A股头部企业的港股上市计划,相信IPO强劲的势头可以在2026年延续。
施琦强调,今年国际长线投资者、主权基金都更加活跃,甚至罕见成为基石投资者。年内的基石投资总额约为120亿美元,按照区域口径划分,其中外资占比高达42%。她举例称,国际长线投资者、主权基金在大型项目中表现更为活跃,例如宁德时代(03750)的国际配售中,外资基金的占比超过60%。
施琦认为,今年“A+H”是港股IPO市场主题。目前的85个IPO项目中,尽管A+H占据17个项目,从数量上看只占20%;但融资规模已经超过180亿美元,在融资金额上占今年香港IPO总募资金额的60%。
针对A+H上市的热度可否持续,施琦明言,仍有不少的A股头部上市公司在准备港股的IPO发行,目前A股的IPO节奏处于慢慢放开,相信不会太分流企业来港上市的意愿,因此AH的上市热潮仍会维持。预计明年将有更多A股企业来港发行H股上市,当中包括半导体、机器人等高新科技企业。
此外,中概股回流香港的趋势将会延续,为香港IPO市场提供额外支撑。近期许多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回港双重主要上市,对于中概股本身也具有提振作用,相信可纾缓一部分退市的风险。
不过近期亦有新股破发,施琦认为或是因行业定位,在港股未算具备稀缺性,但最终的股价表现,相信仍会是对业绩的兑现。
针对今年未盈利的生物医药新股,时常出现“数千倍超购”的火爆现象。施琦表示,固然是因为该赛道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引发市场对于相关股份的估值重估,但也不排除可能“鱼龙混杂”,因为毕竟许多公司尚且处于早期阶段。
因此她提醒称,公司在对此类新股,进行内部审核的时候会很严格,此种认购情绪亦未必可以持续,日后或还将回归理性。
今年8月生效的港股IPO新机制也为市场注入了活力。针对新增的"机制B"不强制回拨引发的散户担忧,施琦解释称,该机制通过固定10%-60%的公开认购比例,将更多份额分配给机构投资者,反而有效缓解了后市沽压、有利于后市的定价和表现,同时稀缺性激发散户认购热情。
该观点得到了市场数据的验证,新规落地以来25只新股中22只选择机制B,其中21只首日收涨,滴普科技(01384)、八马茶业(06980)等涨幅分别达150.56%、86.7%。
据瑞恩资本此前统计,按不同的时间口径(截至2025年10月)统计,在过去24个月的173家新上市项目中,中金公司保荐50家、参与率29.1%;过去12个月的98家中,中金公司保荐31家、参与率32.0%;今年以来的81家中,中金公司保荐27家、参与率33.8%。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