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元挂链成本仅4元?泡泡玛特员工直播失言,网友怒斥
最近泡泡玛特可摊上事了,一场直播意外翻了车,不小心把大实话给播了出去。要我说,这哪是直播事故,简直是捅破了潮玩行业那层心照不宣的窗户纸。
事情是这样的,11月6日晚上,泡泡玛特直播间里工作人员在介绍一款新出的DIMOO挂链盲盒,标价79元。直播画面切换时,他们以为麦克风关了,一位女员工拿着产品嘀咕了一句:“哎嘛,这东西卖79确实有点贵。”旁边同事接话:“没事,会有人买单的。”
![]()
就这两句话,被直播间里的观众全听到了,瞬间炸开了锅。网友手速快,马上录屏传播,第二天“泡泡玛特直播事故”直接冲上微博热搜第一。很多人觉得,这不就是明摆着把消费者当韭菜嘛。
泡泡玛特反应还算快,当天就出来回应,说确实发生了直播事故,公司正在紧急调查,但不会开除涉事员工。这个不开除的决定,倒是引发了不同看法,有人觉得公司挺有人情味,也有人认为回应避重就轻,没解决核心问题。
![]()
咱们来看看这款引发争议的产品——DIMOO新生日记系列挂链盲盒。它单个卖79元,整盒6个加1个隐藏款卖474元,隐藏款抽中概率只有1/72。从材质看,就是锌合金挂件、树脂公仔、聚酯纤维挂绳这些,说实话不算什么贵重材料。
更有意思的是,有媒体调查发现,类似挂链的仿品成本居然低到4块钱。当然,正品和仿品不能直接这么比,泡泡玛特卖的不只是材料,主要是设计和IP价值。但这么大的差距,还是让人忍不住想问,这79块钱到底花在哪了?
![]()
说起来,泡泡玛特这几年业绩真是亮眼。2025年第三季度整体收入同比增长了245%到250%,海外市场增长更猛,达到365%到370%。2025年上半年营收138.76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0%。
但业绩这么好的同时,股价却从8月末的历史高点下跌了近四成,资本市场似乎对它的未来有点担心。
![]()
说实话,泡泡玛特的商业模式确实聪明。盲盒这种形式,加上隐藏款的随机性,很容易让人上瘾。它卖的不是玩具本身,而是情绪价值,是拆盒那一瞬间的期待和惊喜。很多人买盲盒,买的是一种情感陪伴和社交认同。
问题就在于,当员工都说“会有人买单的”时候,这种情绪价值就被戳破了。消费者开始思考,我是不是真的在为合理价值买单?还是纯粹被当成了冤大头?
![]()
更深层的问题还在后面。泡泡玛特虽然有很多IP,但相当一部分收入依赖于少数几个头部IP。2025年上半年,光是LABUBU所属的THE MONSTERS系列就贡献了超过三分之一的收入。万一哪天这些IP不火了,怎么办?
还有就是品控问题。黑猫投诉平台上,泡泡玛特有超过26000条投诉,很多都是关于质量问题的。有消费者反映买的LABUBU出现歪头、掉漆、开线等情况,换了好几次货还是有瑕疵。一边是高定价,一边是品控不稳定,消费者能没意见吗?
![]()
说起来,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在2024年10月还减持了2170万股,套现15亿多港元。其他高管也有减持动作。这也不免让人琢磨,公司内部人是不是也觉得股价到顶了?
我认为,这次直播事故只是个导火索,它引爆的是消费者对潮玩行业定价合理性的长期质疑。当经济环境好时,大家愿意为情绪价值付费;但当大家钱包收紧时,就会更理性地思考值不值得。
![]()
泡泡玛特现在面临的,不只是公关危机,更是商业模式的考验。要想长远发展,光靠IP和盲盒模式恐怕不够了,得在产品质量、IP深度运营和消费者关系上下更多功夫。
说实话,我个人觉得潮玩本身没问题,给人带来快乐的东西永远有市场。但关键在于,品牌要把消费者当作值得尊重的伙伴,而不是“总会买单的韭菜”。商业的本质终究是互惠互利,而不是单方面收割。
![]()
泡泡玛特已经开始布局全球化,海外市场增长很快。如果能把海外市场的经验反馈到国内,进一步提升产品和体验,或许能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说到底,泡泡玛特这件事给所有靠情绪溢价和营销驱动的品牌提了个醒:消费者可能会为热爱买单,但不会一直为傲慢买单。潮玩行业的未来,应该建立在更健康、更透明、更尊重消费者的基础上。
![]()
毕竟,真正有生命力的品牌,不是靠“总会有人买单”的侥幸,而是靠“值得让人买单”的价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