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这个时期,龙美术馆都会把年度最重要的展览集中呈现给观众,因为这也是上海艺术氛围最浓的时候。”11月12日下午,龙美术馆馆长王薇在“10—60”大展现场这样说道。
![]()
龙美术馆(西岸馆)“10—60”展览现场
2024年,龙美术馆也是在11月四展同开,为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们奉上艺术盛宴。
此次在龙美术馆(西岸馆)同步开启的展览中,由馆长王薇亲自策展的“10—60”最为重要:展览现场呈现了180余件艺术精品,其创作者的出生年代从上世纪10年代延伸至60年代。
本次展览的同名画册中收录的作品其实更多:有近500位该时间范围出生的艺术家的代表作,以“一人一作”的方式呈现。沉甸甸的画册、满目佳作的展览现场,勾勒出刘益谦、王薇夫妇收藏的全球当代艺术作品中的一部分。
![]()
“10—60”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最有温度的部分,是王薇亲自为媒体和嘉宾们导览的环节。她不仅“如数家珍”般地介绍了许多作品的精彩之处与艺术史价值,更分享了不少艺术家创作的幕后故事。
其中,艺术家陈箴(1955~2000)的《水晶体内景观(虎)》格外动人:10余个晶莹剔透的水晶玻璃模型陈列在一张特制的透明“体检床”上,造型很像是人体内脏器官。
![]()
《水晶体内景观(虎)》局部
王薇告诉大家:创作这件作品的时候,陈箴的生命只剩最后几个月了,“他把自己对生命之脆弱的思考,对一个清澈身体的渴望,融入到了这组作品里。”
![]()
《水晶体内景观(虎)》局部
陈箴是上海人,成长于医学世家。上世纪80年代赴法留学,在法国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和巴黎造型艺术高等研究院深造,是中国当代艺术早期装置艺术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在很年轻的时候就被查出患有血液病,最终英年早逝,但艺术界始终怀念着这位天才艺术家。
![]()
“10—60”展览现场
哪怕已是足够长寿的艺术家,离别和将要离别,都依然令人伤感。
在听王薇回忆起今年年初为奥地利国宝级艺术家玛莎·琼沃斯举办其在中国的首次个展后,这位85岁的老太太在离开之前因为不舍而流泪时;在听王薇说起如何遗憾错过享年103岁的法国著名艺术家皮埃尔·苏拉吉最后一次展览时,以及她如何看着年迈的帕特·斯蒂尔站在助理推的小车上,让颜料从画布顶端慢慢流淌下来时……你仿佛看到了他们倾尽全力用艺术捕捉时间的模样。
![]()
王薇在皮埃尔·苏拉吉作品前
值得一提的是:在现场参观展览的还有15位今年获得“周春芽奖学金”的四川美院版画系学生,除奖金之外,他们还受奖学金创立者、艺术家周春芽之邀来到上海,享受为期数日的艺术之旅。周春芽创作于1992年的一幅油画也在展览中展出。
![]()
“10—60”展览现场
与这场展览同步开幕的,还有崔灿灿策展的两场艺术家个展——“杨伯都:黑鹰,白鹰”与“关音夫:2718kg”。前者在宛如深潭的幽暗空间里用画面探寻时间与生命的秘密,后者通过一批与“重量”有关的作品重塑艺术和物质之间的关系。
![]()
杨伯都《秦人洞2:04》
正在龙美术馆(西岸馆)户外广场上限时展出的巨型钛金属雕塑《诞生》,则是艺术家陈世英“他界之器”双城展的重要作品之一。2026年夏,这场双城展将在威尼斯和上海启幕。
![]()
陈世英《诞生》
三大展览及一场预展同时在龙美术馆(西岸馆)呈现,时间与空间的界限被打破,光与影在作品上舞蹈,物质与观念在空间中重塑,它们共同编织成一张情感的网,等待着你来欣赏、体验。
红星新闻记者 乔雪阳 摄影报道 编辑 苏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