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方主动释放善意,恢复对全球汽车产业链的安世半导体芯片供应之后,荷兰方面也终于有了改正错误的迹象。
据彭博社等外媒援引消息人士的话报道,荷兰政府正打算暂停此前抢夺安世半导体控制权的举措。
如果这一消息属实,那就意味着,随着中方放开对安世半导体中国分公司出口管制的措施,由荷兰政府明抢中企控制权,引发的这场全球汽车产供链危机事件,终于出现解决的曙光。
![]()
然而,荷兰人刚准备让步,美国人又跳出来挑事了。
据《南华早报》等媒体报道,美国民主党的众议员,美国“美中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的资深成员拉贾·克里希纳莫尔蒂,就安世半导体问题向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致函。
在这封信中,这名民主党的众议员扯七扯八的说了很多,但最核心的议题就一项,即如果荷兰政府放弃了抢夺安世半导体控制权的行为,那接下来全球汽车产业链的供应,就要依赖中国。
![]()
拉贾·克里希纳莫尔蒂
包括美国、欧盟在内的其他国家汽车企业,都得依靠中国的供应才能保证生产,而这不利于美国打压遏制中国,同时撇开中国新建产业链的计划。
很显然,按照这名美国众议员的意思,荷兰抢中企控制权,影响全球供应链稳定的行为,不但没错,反而有功劳,因为这避免了欧美汽车企业依赖中国。
然而,这种明晃晃的“逆全球主义”思想,已经被证明是行不通的。
![]()
作为全球制造业最强大的国家,中国的经济发展,早已跟世界其他各国的经济发展融入到了一起。
最简单的,此前美国对中国进行关税打压的时候,中方以稀土等关键原材料的出口作为反制手段,就严重影响到了美国企业的运行。
说白了,在庞大的全球分工体系之下,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西方政客,想要想当然的把中国从某一产业之中剔除出去,都是很困难的。
![]()
尤其是在汽车这种中国重点发力的战略产业,想要孤立撇开中国,就更不可能了。
此前荷兰抢夺中企控制权,结果导致欧美的汽车企业供应链受到影响,最终反噬荷兰自身,就已经充分的证明了这件事情。
现在美国议员又站出来就这件事情表态,妄图给荷兰和美国政府施压,显然是没有看清楚形势。
说的通俗一点,荷兰为什么有了愿意妥协的迹象?还不是因为中方的反制,不仅影响到了荷兰,也让包括美国福特在内的其他西方国家的汽车企业受到了影响。
![]()
美国商务部和贸易谈判代表办公室,可以不在乎荷兰企业和荷兰政府的死活,但却不能不在乎美国自己汽车企业的需求。
这种背景之下,民主党的众议员又站出来,想要为安世半导体事件横生新的枝节,显然是打错了算盘。
从中国的角度上来讲,不管这些人怎么横跳,眼下中国在全球汽车产业链,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优势已经建立了,这不是短期内就能改变的。
![]()
而欧美等国想要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缺的就是时间。
因此,如果谁试图在这个问题上,跟中国脱钩断链,试图以此迟滞中国相关的发展,那最后吃亏的一定是整个西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