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免密支付”存在被盗刷的风险最近引起关注。12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出倡议:规范授权管理,确保用户真实意愿。其中提到要审慎为老年人开通“免密支付”功能。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的倡议切中了互联网应用如何在适老的基础上护老的民生问题。
适老是为了便老。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在国家的倡导下,不少网站、App正进行适老化改造,推出“长辈模式”、“关怀模式”,字号变大,字间距拉宽,界面更友好、使用更方便。一些APP集成了最新技术,把看和点变成了听和读,真正做到了以问题为导向,以使用者的需要为本。
可与此同时一些针对老年人的网络诈骗也随之产生。由于大部分老年人对互联网信息的辨识力不够,加上算法极易给老年人营造信息茧房,有些平台的内容存在贬低老年人价值观、诱导老年人购买劣质产品等现象,一些老年人还遭遇了AI数字人的“杀猪盘”。
适老更要护老。要看到,老年人使用门槛的降低,也给了网络诈骗防治更大的挑战。老年人搭上了便车,骗子们同样也在车上。甚至骗子们可动用的诱骗手段更多更隐蔽了。一些网络常用工具可能为诈骗分子所用。比如,随着使用门槛降低,老年人也纷纷开通了人脸识别甚至免密支付,资金安全问题随之而生。一些APP利用老年人的生理局限非法设置跳链接,误导老年人消费。网络诈骗针对老年人的阅读习惯、情感特点、生活状况“量身定制”了一些诈骗手法。之前,“私域直播乱象”就曾引来16个省市消协组织(委员会)联动调查,这些私域直播间通常通过组建微信群、以赠送鸡蛋等小利为诱饵,将老年人群体诱导至线上平台,利用私域直播的封闭性对老人实施欺诈。
在使用人群多元、诉求多元的复杂情况下,能不能给老年人筑起一道保护墙,考验着我们互联网治理的精准程度。平台的责任更大了,不但要打击网络诈骗,还要有针对性地完善防护系统,增加有害信息的识别、提醒功能,给老人网上“冲浪”系上安全带。监管环境更复杂了,对主动性的要求更高了。一些侵害行为已经嵌入到互联网内容中,该如何监管?适老和护老之间可能会有一些技术上的矛盾之处,又如何取舍?我们需要一双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守护的“慧眼”,更需要一颗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心。要看到,适老的目的是服务好老人,护老是适老化改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撤掉屏障的同时要树立一面保护的盾牌。这样的互联网适老化改造才是完整的。(高路)
来源:浙江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