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展中的“展厅体”,是书法艺术为适应现代大型展厅的展示环境而逐渐形成的一种创作风格。它非常注重作品在公共空间中的视觉表现力和整体形式感。其主要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强化视觉表现
为了在开阔的展厅中第一时间吸引观众和评委的注意,“展厅体”作品特别强调视觉冲击力。
大幅式与巨制:作品尺幅通常较大,常采用顶天立地的竖幅或横向展开的多条屏组合(如“组合柜”式),以在宏大空间中占据视觉优势。
强烈的形式对比:在章法上,会刻意强化黑白、疏密、枯湿、粗细等方面的对比,追求一种具有设计感和张力的画面效果。
色彩的运用:一改传统“白纸黑墨”的样式,广泛使用仿古黄、瓦灰、茶色等各种颜色的纸张,甚至进行多种色纸的拼贴搭配,以丰富视觉效果。
在笔墨技法和作品的整体形式设计上,“展厅体”展现出其独特的面貌。
笔法与结构的变异:在笔法上,可能会为了追求个性化的点画质感而弱化传统的笔法程式;在字法结构上,常进行夸张变形,以期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精微化与杂交嫁接:在对传统经典笔法继承的基础上,会出现将不同书体(如魏碑与唐楷)或不同名家(如苏轼与米芾)的风格元素进行“杂交”或“嫁接”的现象,形成新的面貌。同时,对笔墨的精微处理要求很高。
复杂的形式制作:作品的整体形式感极强,常借鉴或直接运用题签、批注、跋款、界格等多种传统文献装帧形式于创作中,精心经营位置。制作工艺如做旧、做皱等也被普遍采用。
特色纸张运用:除常规宣纸外,蜡染粉笺、泥金笺、仿古绢、桑麻纸等特殊材料和纸张被广泛使用,以寻求不同的墨色效果和古雅韵味。
![]()
![]()
![]()
![]()
印章的视觉调节:印章的功能超越传统姓名凭信,更成为画面构成的一部分。大量运用不同形状、内容、朱白文的印章,分布于作品各处,以调节节奏和平衡画面。
墨色的拓展:偶尔也会尝试使用朱砂等彩色墨进行书写,或在深色纸上用白色、金色等浅色墨书写,探索新的视觉体验。
![]()
![]()
![]()
![]()
![]()
![]()
![]()
总结与认识
“展厅体”的核心在于,其创作初衷紧密围绕“如何在一面墙上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这一展厅逻辑。这导致其可视性被空前突出,而传统书斋书法中沿文辞顺序品读的“可读性”和自然书写的时序感则相对弱化。
需要注意的是,“展厅体”是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如同明清时期的“馆阁体”一样,其存在有其合理性,同时也引发了关于书法艺术本质的诸多讨论。理解其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看待当代书法发展的多元面貌。
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你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当代书法展览。如果你对某个具体特征或者如何欣赏这类作品有进一步的疑问,我很乐意继续探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