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我是标叔。
11月,华盛顿因中亚五国元首的到来而格外热闹。
特朗普借“C5+1”峰会十周年的机会,给几个国家抛出上百亿大单,意图拉拢中亚。
![]()
但中亚五国并非被动棋子,在大国间玩起平衡术。
中国凭深耕多年的共赢合作稳坐钓鱼台,这场博弈谁能笑到最后?
![]()
![]()
“钞能力”攻势
特朗普向来擅长“交易式外交”,这次对中亚的拉拢,更是把“花钱买影响力”的套路玩到了极致。
在全球供应链重组和科技竞争白热化的当下,关键矿产成了大国博弈的“硬通货”。
美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全球40%的关键矿产供应链都依赖中国,这让特朗普政府一直如鲠在喉。
![]()
而哈萨克斯坦的铀产量占全球43%,是全球最大的铀生产国;该国今年4月还发现了储量超2000万吨的巨型稀土矿床,一旦开发,有望成为全球第三大稀土资源国;乌兹别克斯坦的黄金产量排全球第十,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的锑矿、钨矿也极具开发价值。
![]()
为了锁定这些资源,特朗普政府动作频频。
峰会前,哈萨克斯坦就与美国签署了价值40亿美元的机车采购协议,乌兹别克斯坦更是宣布将斥资数十亿美元购买波音飞机,未来十年对美关键领域投资可能超1000亿美元,涉及关键矿产、航空、汽车零部件等核心领域。
![]()
这些看似普通的商业合同,实则附带了明确的战略条件:美方要求中亚国家逐步减少对中俄技术的依赖,尤其是在能源和基建领域。
除了直接的订单诱惑,美国还在全球范围内编织关键矿产供应链网络,中亚只是其中重要一环。
![]()
10月以来,特朗普先后与澳大利亚签署85亿美元的关键矿产协议,与泰国、马来西亚达成供应链合作,还和日本签署框架文件,计划从稀土开采、冶炼到加工全程共建供应链,目标就是彻底摆脱对中国的依赖。
在美国的规划中,中亚的矿产将与这些国家形成互补,构建起一套“去中国化”的资源供应体系。
![]()
中亚地处欧亚大陆腹地,是连接东西方的交通枢纽,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这里落地生根,中欧班列每天穿梭往来,中吉乌铁路也在加速推进,这让美国深感不安。
为了争夺通道控制权,美国智库抛出了“中部走廊”计划,打算从中亚出发,经里海、高加索直达欧洲,绕开俄罗斯和伊朗控制的传统通道。
![]()
如果这一计划得逞,不仅能削弱俄罗斯对欧洲的能源控制,还能分流中国中欧班列的货运量,可谓一箭双雕。
而且中亚与阿富汗接壤,反恐一直是该地区的重要议题,这也给了美国可乘之机。
![]()
五角大楼的文件显示,美国希望未来几年内重建在中亚的军事存在,用安全承诺换取中亚国家的政治靠拢。
但美国的承诺向来“不靠谱”,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更是反复无常。
2025年美国仍对哈萨克斯坦征收27%的关税,还曾威胁制裁参与里海输油管道项目的哈方企业,这种矛盾姿态让中亚国家心存疑虑。
![]()
再加上,美国的投资大多集中在资源开采和短期订单上,对于中亚急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却鲜有实质性投入。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专家就直言,即便美国全力推进,要建成能摆脱对华依赖的关键矿产供应链,至少需要十年时间,且需要巨额资本和长期规划,短期内根本无法实现。
![]()
![]()
中亚的平衡术
面对美国抛来的橄榄枝,中亚五国没有盲目跟风,而是展现出了成熟的外交智慧。
这些国家深知,自己夹在中俄美三大国之间,选边站队只会得不偿失,唯有“多交朋友、少树敌人”,在大国博弈中寻求利益最大化,才是生存之道。
![]()
俄罗斯曾是中亚的“老大哥”,双方有共同的历史、文化纽带,还通过集安组织建立了安全合作。
但近年来俄罗斯深陷战争泥潭,国力消耗巨大,对中亚的影响力大不如前。
![]()
以前中亚各国能靠俄罗斯获得安全保障,现在却不得不重新考虑自身的安全布局,开始寻找新的合作伙伴。
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亚投资建设了大量基础设施,从公路铁路到天然气管道,从工业园区到跨境物流枢纽,这些项目已经成了中亚经济的“毛细血管”,支撑着当地的发展。
![]()
但中亚国家也有顾虑,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战让他们意识到,过度依赖单一国家存在风险,万一美中贸易摩擦升级,自己很可能被波及。
正是这种“既依赖又担忧”的心态,让中亚国家选择了“谁给好处就跟谁合作”的务实路线。
![]()
对于美国的订单和投资,他们欣然接受。
哈萨克斯坦收下40亿美元机车大单,乌兹别克斯坦签下波音飞机采购协议,塔吉克斯坦则提议用本国稀土助力美国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建设。
![]()
但与此同时,他们并没有疏远中俄,而是继续深化合作:乌兹别克斯坦加速推进与中国的天然气管道D线建设,该项目建成后对华供气量将提升至每年600亿立方米;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公开强调“不选边站队”,并重申与俄罗斯的集体安全条约义务;吉尔吉斯斯坦总统则在北京承诺“全力推进中吉乌铁路”。
![]()
对于他们来说,美国的订单能带来短期收益,而中国的基建和贸易能保障长期发展,俄罗斯则能提供安全背书,三者缺一不可。
除了中俄美,他们还积极与印度、欧盟等开展合作,印度就曾在今年6月与中亚五国宣布联合勘探稀土,欧盟也通过“全球门户”计划提供铁路建设资金。
这种多方位布局,让中亚国家在大国之间拥有了更大的话语权,避免了被任何一方“绑定”的风险。
![]()
![]()
中国的破局之道
面对美国在中亚的强势拉拢,中国没有采取针锋相对的对抗姿态,而是保持淡定从容。
这种底气,源于十年深耕积累的合作根基,更源于“互利共赢”理念带来的强大凝聚力。
与美国的“交易式外交”不同,中国与中亚的合作,是基于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长期绑定,早已融入当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不是短期订单就能轻易撼动的。
![]()
中国没有给中亚画饼,而是真金白银地投入,帮当地建起了一条条公路、铁路,一根根天然气管道,一个个工业园区。
中哈边境的霍尔果斯口岸,就是合作的典范。
这个有着“千年驿站”之称的口岸,如今是新亚欧大陆桥的关键节点,东承陇海兰新线,西接中亚铁路网直达荷兰鹿特丹,运距比海运缩短9000多公里,时间缩短近一个月。
![]()
现在每天有300多辆货运列车从这里进出,跨境物流、商贸旅游、金融服务蓬勃发展,2023年还被纳入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成为跨境经贸合作的新样板。
除了霍尔果斯,中国在中亚的基建项目遍布各地。
阿斯塔纳轻轨由中国企业承建,从技术标准到列车制造全是中国方案,当地老百姓评价“又快又稳,票价还便宜”,成为深入民心的民生工程。
![]()
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已经建成多条线路,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通过这些管道源源不断运往中国,既让中亚的资源转化为经济收益,也保障了中国的能源安全。
正在推进的中吉乌铁路,更是被中亚国家寄予厚望,这条铁路将直接连接中国、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打通中亚通往欧洲的陆上通道,预计建成后将大幅提升区域贸易效率。
![]()
截至2025年,中国对中亚基础设施投资已累计超过500亿美元,这些投资不是短期的利益交换,而是长期的发展绑定。
从横贯中亚的交通网络,到遍布各国的工业园区,再到跨境能源管道,中国的投入已经成了中亚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支撑着当地的就业、税收和产业升级。
![]()
相比之下,美国承诺的“中部走廊”计划,虽然听起来诱人,但面临着里海运输瓶颈、阿塞拜疆铁路运力饱和、波季港拥堵等诸多现实问题,短期内难以落地。
中国不仅是中亚最大的贸易伙伴,还是许多中亚国家的最大投资来源国。
![]()
与美国只关注资源开采不同,中国的投资更注重产业链协同,帮助中亚国家提升资源加工能力,从“卖原料”向“卖产品”转型,实现了共同发展。
中国的合作项目从不附加政治条件,不干涉他国内政,而是尊重中亚国家的发展道路选择,聚焦当地的民生需求。
![]()
无论是援建的学校、医院,还是改善的水利、电力设施,都让当地老百姓切实感受到了合作的好处。
中国与中亚的合作早已超越了简单的经贸往来,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
即便美国能通过短期订单拉拢中亚国家,也难以撼动这种基于长期共赢建立起来的深厚关系。
![]()
结语:
中亚国家想要的,从来不是成为某个大国的“马前卒”,而是在多元合作中实现自身发展,在大国博弈中保持独立自主。
特朗普的“交易式外交”或许能带来短期利益,但无法解决中亚长期发展的痛点。
![]()
而中国与中亚的合作,有着地理邻近、文化相通、利益相融的天然优势,再加上多年积累的合作基础,未来只会越来越紧密。
这场中亚棋局的走向,早已不是“谁能困住谁”的零和博弈,而是“谁能更好地与中亚共赢”的正和游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