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陪我妈去家附近的养老院打听,进门就看见大厅里俩护工坐着刷手机——楼上20多个房间,住了还不到10个老人。我妈小声说:“这地方看着挺干净,咋没人来?”
![]()
现在60岁以上老人都超3亿了,养老需求明摆着“爆棚”,但全国养老院平均入住率才45%——一半床位空着积灰,甚至有投资500多万的养老院,低价转手都没人接。内行说“2025后传统养老院要迎倒闭潮”,这到底是为啥?
先说说老人“不想去”的实诚理由:
我家楼下张大爷,儿子给他找了个每月4000的养老院,他去住了3天就跑回来了。说“那地方跟坐牢似的”——早上7点统一起床,8点集体吃饭,下午只能在院子里坐板凳,想出去买袋烟都得跟护工报备。
更关键的是“花钱不值”:张大爷有高血压,养老院护工只会提醒他“吃药”,真要是头晕难受,还得自己给儿子打电话送医院。他说“我花这钱,还不如在家请个钟点工,想干啥干啥”。
还有个更扎心的:很多老人怕“被儿女嫌弃”。小区李阿姨说“去养老院像被扔了一样,邻居问起来都没法说”——就算儿女愿意送,老人自己这关也过不去。
再说说养老院“没人来”的硬伤:
我一做养老行业的朋友说,现在大部分传统养老院都是“凑数型”——房子是旧楼改的,护工是刚进城的阿姨培训俩礼拜就上岗,能提供的就只是“管吃管住”。
但现在老人要的是啥?是“能看病”“能聊天”“能有点乐子”。比如我姑,她想找个有康复器材、能跟着学书法的养老院,但问了一圈,要么没有,要么每月得再加2000块——她退休金才3500,根本掏不起。
还有个坑是“ location”:很多养老院开在郊区,老人想跟儿女见个面得坐俩小时公交,儿女想周末来看看都嫌麻烦。我朋友说,他们之前在远郊开的养老院,入住率连30%都不到,后来把分店开在小区旁边,半年就住满了。
更重要的是,“养老”早不是“送养老院”这一条路了:
我妈现在天天跟小区里的老姐妹凑一起,上午跳广场舞,下午去社区养老驿站测血压、下象棋——驿站就在小区门口,走路5分钟,中午还能花10块钱吃顿热乎饭。
还有“居家养老”:我同事他爸腿脚不好,花2000块请了个“上门护工”,每天来俩小时帮忙做饭、擦身,还能陪老人聊天——比住养老院自由多了,一个月花的钱还少。
现在社区里的“老年食堂”“康复小屋”越来越多,老人在家门口就能把事儿办了,谁还愿意往养老院跑?
其实这事儿说到底,不是“老人不需要养老”,是“传统养老院没跟上老人的需求”。你想啊,现在的老人都是从苦日子过来的,花钱得值;而且他们一辈子都有自己的生活节奏,不想被“统一安排”。
你身边有老人住养老院吗?是觉得“养老院省心”,还是更愿意在家养老?来评论区聊聊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