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发展网)
转自:中国发展网
11月11日,巴中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决胜‘十四五’老区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一场,介绍巴中“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成就。 “十四五”时期,是巴中推进高质量发展夯基蓄势、承前启后的重要五年。五年来,巴中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整合资源、集成能力,全面实施“一市四区三地”发展战略,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市建设迈出新步伐、站上新台阶、呈现新气象。
![]()
“十四五”规划《纲要》重点任务顺利推进,巴中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六大亮点。
亮点1
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跑出振兴发展“加速度”
“这五年,巴中经济发展呈现出‘底盘更稳、动能更足、质量更优’的良好态势,跑出了振兴发展的‘加速度’。”巴中市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办公室主任、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佘勇表示。
在量的方面,巴中以“小切口”破题优化经济工作组织方式,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速从2020年全国20个革命老区第15位上升至2024年第2位;今年前三季度增速排全省第8位,创近10年来最好位次。
在质的方面,巴中被评为县域经济运行质效较好3个市之一,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连续17个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18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地方级税收增速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透过数据看巴中,经济发展基础更牢、动能更足、韧性更强。成绩的取得,是巴中从服务经营主体、项目建设、市民生活“3个维度”出发,持续做好聚焦发展、改善民生、守住底线“3件大事”,聚力推动经济发展量质持续提升的成果。
亮点2
产业培育构建新格局 新型工业倍增发展正当其时
发布会上,巴中产业培育同样是媒体关注的重点。
据介绍,五年来,随着区位条件改善、油气资源丰富,巴中优选确定“5+2+3”现代产业体系,坚定推进生态工业兴市、先进制造强市,着重补上工业文明这一课,新型工业倍增发展正当其时。
布局产业新赛道,巴中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先进材料、低空经济、绿色建材、新型显示等8条优势明显、潜力巨大的产业链纳入省级重点产业链协同发展范畴,为巴中产业对接省级资源、融入更大市场打开了通道。
在清洁能源领域,巴中坚持化风为能、逐绿而行,有序布局风电、光伏、抽水蓄能等清洁能源项目,运达风机装备基地、三一硅能光伏组件等项目相继投产,兴隆风电场项目开工建设,南江兴马抽水蓄能电站建设也将动工。
在低空经济领域,巴中正向空图强、聚势高飞,入选全省低空运行管理试点、低空数字经济场景应用试点。
同时,巴中攻坚“能源化工”,平昌板庙1#井实现了继1958年川中石油大会战以来四川盆地石油勘探的历史性突破,被评为中石油西南地区“功勋井”,通南巴气田成为川东北首个陆相致密气、四川盆地又一个千亿方大气田。曾口—金堂省级化工园区已正式获批,制氢、提氦等精细化工以及相关设备制造产业将相继落地,也将在未来助力巴中打造千亿级能源化工产业集群。
今日巴中,创新活力迸发,发展动能澎湃。
亮点3
城乡融合展现新画卷 城市有温度、乡村有韵味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五年来,巴中坚持以城带乡、以乡促城,推动城乡格局重塑、功能互补、融合发展,一幅“城市有温度、乡村有韵味”的现代城乡画卷正在巴中大地徐徐展开。
聚焦“以赛营城”,系统打造“2+21+63”节会赛事活动矩阵,巴中光雾山红叶、中华龙舟大赛、“川超”等火爆出圈。南江“羊”BA一座难求,先后吸引140支球队参赛,奥运冠军辜海燕、央视主持人杨帆等现场助阵,全网曝光量达4.1亿次,系四川唯一入选全国“全民健康典型案例”。
聚焦“宜居宜业”,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入选省级城市更新行动重点城市。巴中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较2020年提升4.34个百分点。成功获评国务院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督查激励市、全省乡村振兴先进市,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巴中实践成效显著。
聚焦“畅通主动脉”,蜀道不再难于上青天,如今的巴中,“飞机上天、高速出川、高铁进站”,实现早上在北京看升旗,下午就能到巴中赏红叶。恩阳机场通航16个城市,巴南高铁开通并直达39个城市,巴中已全面融入成都、重庆“两小时经济圈”。
亮点4
改革开放迸发新动能 “企业容易做生意的地方”越来越响亮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五年里,巴中坚持以改革创新破难题,以开放合作提能级,以优化环境聚合力,企业的声音正汇聚成发展的和声,“企业容易做生意的地方”越来越响亮。
让企业“站C位、唱主角”。巴中制定礼遇企业家、为企办实事11条等措施,打出尊企重企政策组合拳。创新打造“巴商茶间荟”等服务品牌,实打实为企业纾困解难。推动“四上”企业水电气运等生产要素成本不高于川东北地区平均水平。全省首部涉企服务地方性法规《巴中市优化涉企服务若干规定》正式施行,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迈出关键一步。
让沉睡资源“活起来”。巴中全力推动“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在全省率先对全市矿产、土地、低空、水利、文旅、林业碳汇等21个领域资源开展系统梳理、评估与整合,创新推动资源价值转化。
让城市更有“科技范”。巴中依托两个国家级实验室联手打造的全国首个国家级科普视听产业基地——科普大视界,拥有国内最大的16K沉浸式超高清球幕飞翔影院、全国首个《知识就是力量》科普视听馆,入选2025数智赋能文旅产业发展十大典型案例。
发布会上透露,接下来十年,巴中将坚持“一年一大会、一月一院士、一周一专家”,追逐科普赛道前沿,打造永不落幕的“科普之城”。与此同时,离岸孵化中心、“巴中云上大学城”、虚拟电厂、“线上科创通+线下科创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全面运行。
回望来时路,巴中改革创新万千气象彰显向荣之势、盎然生机。
亮点5
绿水青山开启价值转化新实践 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最鲜明底色
提起巴中的生态环境,不少人会竖起大拇指。
这五年,巴中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里程碑式成果。成功创建四川省首个地级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获评“中国十大秀美之城”。
值得点赞的不只巴中的诗意山水,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上巴中也大胆探索,实现了全省“三个率先”。
率先建立覆盖全市的GEP核算体系,完成全省首个地级市生态价值量化评估,2023年全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达2586.36亿元,首次为“绿水青山”定价。
率先开发森林经营碳普惠项目,完成全省首个该类项目备案,打通林业碳汇交易的关键一环,让“空气”变“财富”成为现实。
率先成立“两山”生态发展公司,组建全省首家以“两山”理念命名的生态资源资产经营管理平台——巴中两山生态发展有限公司,专司生态资源的市场化运营与价值开发。
亮点6
民生保障实现新突破 民生有“温度”、幸福有“质感”
推动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发布会介绍,五年来,巴中聚焦民生有“温度”、幸福有“质感”,始终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工作出发点,实施城乡居民幸福生活八大工程,将新增财力的70%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聚焦教育强市,创新建设“巴中云上大学城”,引进76家高校院所优质课程。建成智慧教育云平台“巴适学”,联动“蓉易学”“学在金华”等跨区域资源,推动成都七中、重庆南开中学等名校与巴中本地学校结对共建。
聚焦健康巴中,成功引入四川省人民医院全面托管市中心医院,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省级专家诊疗。巴中全市基层诊疗量占比达67.48%,位居全省第1位,群众“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家门口看病不再愁。
着眼全龄友好,构建更有温度的公共服务体系,注重倾听老百姓的声音,巴中创新开展“社情民意联系日”活动,面对面听民意、解民忧。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96平方米,“15分钟养老服务圈”基本形成,城区养老覆盖网越织越密。
如今的巴中,民生安全网越织越密、越扎越牢。(高寒)(中国发展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