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 林盈
“我代表古田43万人民向你们表示感谢!我们没有忘记。”近日,在第七届古田同乡恳亲大会上,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委书记许锋再三致谢。
![]()
古田县委书记许锋在第七届古田同乡恳亲大会上向侨胞们致谢。实习生 郑舒尘摄
许锋口中的“你们”,指的是足迹遍布全球50个国家和地区的35万古田籍侨胞。户籍人口不过43万,海外“家人”却足有35万,这样的格局让“古田”有个坊间趣说——“古田”二字拆之为“十”与“口”,便有了“十口在内、十口在外”的说法。
如果将观察的视角拉长,便会发现对古田而言,县委书记的感谢并非场面话,古田的今天离不开侨胞的“托举”。
古田地处山区,地贫而人多。因生活所迫,清朝末年,大批古田人加入了“下南洋”的大潮。历经九死一生的漂泊和白手起家的拼搏,这些海外移民在他乡站稳脚跟。难能可贵的是,一颗“桑梓心”从未曾褪去,这些侨胞积极回乡投资办厂,捐资兴办教育、文化及其他公益事业。
在上个世纪后半叶,海外侨胞成为古田发展的重要力量,大部分农村小学、校舍及农村公路都由华侨捐资兴建。
比如,1947年,由古田县海外华侨协会、古田县立中学联合发起建成的玉田高级中学结束了古田没有高中的历史。在马来西亚、泰国等古田籍侨胞的慷慨相助下,玉田中学落成第一座校舍。在当时,建校舍的钱能买74562斤白米。
![]()
古田县医院至今还留有华侨捐建记录。人民网记者 李唯一摄
从第一所高中,到运作至今的教育基金;从第一条连接福州的公路,到桥梁、医院、水电站,走出去的侨胞们用更新的眼界与更高的格局反哺家乡,捐资建设了超225个社会公益项目,累计投入超3亿元。侨胞捐建的许多民生工程至今仍是古田的标志性建筑。
这份遥远的牵绊和责任,深植于古田人爱国爱乡的基因中。烽火年代、峥嵘岁月,从古田走出的英雄儿女,始终与祖国命运与共。
于救国救民,倪枝祥、李亚留等南侨机工前赴后继,用方向盘“碾”出民族救亡之路;从南洋归国,又投笔从戎,“九叶诗人”杜运燮用诗笔记录滇缅公路的硝烟、新中国的足迹;
于兴国兴业,钱仿周、李宗周突破北纬禁区种植橡胶,陈而滚海南拓荒植胶;雷贤钟怀揣“比黄金更珍贵”的橡胶良种举家归国,用胶乳浇灌出民族工业的希望;寄生虫学家陈心陶放弃海外优渥待遇,回国钻研血吸虫病防治二十载,挽救万千生命……
游学四海,传薪五洲,时至今日,古田人“探路”的脚步依旧不停。进入新时代,覆盖全球的“侨网络”正成为古田提升国际能见度、融入全球价值链的珍贵资源。这些“看遍风景”的海外乡亲与故乡有了更深层次的联结。
在园区,侨资企业福建天天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全国率先实现袋栽银耳工厂化种植,带动500多户农户年均增收5万元。在乡间,当地政府引导的“乡村侨舍”品牌建设,正形成“侨”民宿、文旅业态,助推乡村振兴。在海外,侨商的“牵线搭桥”让古田银耳顺利出海,在泰国年销售额已突破千万元。
![]()
第七届古田同乡恳亲大会期间,多位海外侨领回乡投资进行项目签约。实习生 郑舒尘摄
“他乡纵有万两金、莫忘故乡一捻土。”第七届古田同乡恳亲大会上,多位海外侨领表示,将搭建起桥梁,促成更多侨企回流,让古田乡亲既能在外扎根发展,又能与祖籍国紧密相连。
更可期的是,迎着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东风”,古田侨商创新企业园、东南亚进口商品商贸城等规划已提上议程,“古田产品卖全球,世界商品带回古田”的双向流通有望实现。
侨胞之于古田,是延伸向世界的根须,也是庇荫故园的枝叶。古田之于侨胞,是坚实的后盾、柔软的乡愁。
“家乡的一块块金字招牌正召唤着乡亲们常回家。”面对返乡的侨胞,许锋擘画着共同的蓝图,“‘一环两翼’的发展规划将播下无数希望的种子,不久的将来,古田大地定会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