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1月10日,就在中美“休战一年”协议生效之际,俄RT称,特朗普评日首相涉台错误言论时,不仅未表达支持,反而直言:“很多盟友也不是美国的朋友”。这一表态也被外界普遍解读为美国不愿在台海问题上轻易为盟友背书
同时,似乎是担心美西舆论认为其过于“温和”,其在当天采访时还吹嘘了美军实力,称拥有很多导弹,并重申不希望中美爆发冲突。到了11日,他却开始抱怨美国缺导弹制造工人......
仅隔两日,美国防长赫格塞思却在防务峰会上公然宣称要“遏制中国全球影响力”,甚至扬言“将巴拿马运河从中国的强大影响中解放出来,确保美国船只的航行自由”
据俄卫星通讯社报道,赫格塞思表示:美国正采取措施遏制中国全球影响力,其中也包括巴拿马运河。同时,五角大楼正进入国防工业综合体发展“新时代”,将以研发创新速度为核心,通过承担风险、扩大规模强化竞争力,对不愿创新的公司将不再合作。
![]()
有分析指出,显然,不难看出:美国在台海问题上保持“模糊”,是为避免因盟友的冒险行为被卷入直接冲突,同时维持“以台制华”的筹码;而在巴拿马运河等全球战略节点上却强势出击,企图通过控制关键航道,来削弱中国的外交与经济影响力,维系自身霸权体系。
这种“台海守势、全球攻势”的差异化策略,暴露其在核心利益区避免正面冲突,转而通过地缘支点实施围堵的本质。同时,企图控制巴拿马运河等关键航道,以削弱中国全球贸易网络。特朗普一边吹嘘美军实力,一边抱怨导弹工人短缺;赫格塞思一边呼吁“战时状态”工业动员,一边面对中国造船产能领先美国200余倍的现实——这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焦虑,正是美国霸权衰落的真实写照。
美国一边对台海问题表现“冷淡”,一边在巴拿马运河问题上咄咄逼人,看似矛盾的“双簧戏”,实则是其维系霸权的挣扎。这种策略早已被美国前高官戳破。
当地时间11月11日,据《中美聚焦》报道称,美国前常务副国务卿坎贝尔当天直言,中国已在战略上取得关键优势:不仅通过稀土管制等反制手段精准打击美国软肋,还以“温和魅力攻势”主动改善与澳、日、韩等国的关系,巧妙利用美国盟友体系的裂痕。
![]()
而更深刻的现实在于,美国对华遏制已陷入结构性困境:
最近,《大西洋月刊》便指出,美国工业空心化使其难以支撑对华长期消耗战,而中国在造船、无人机等关键领域的产能优势仍在扩大——中国造船产能是美国232倍,无人机产量占全球70%
同时,“全球南方”加速崛起,金砖扩员冲击西方主导秩序:在这种大背景下,美国企图通过巴拿马运河等“外围博弈”施压中国,却忽视多极化世界中,发展中国家拒绝选边站队的普遍意愿
![]()
至于赫格塞思所谓“解放巴拿马运河”的论调,不仅违背国际法原则,更误判了时代潮流——巴拿马等国也早已明确反对将运河政治化。
更重要的是,正如新加坡学者马凯硕所言:“西方独占500年的历史舞台,正在迎来新演员。”
![]()
美国在台海与巴拿马运河问题上的“双标操作”,暴露出其战略焦躁与实力透支。但历史早已证明:靠围堵遏制无法阻挡崛起,凭霸权逻辑难以维系领导地位。
对中国而言,保持定力,以实力筑牢底线,以合作破解围堵,必能在变局中锚定方向、开启新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