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教研江淮行——皖美课堂”2025年高中信息科技首场活动在六安一中东校区举办,来自全省各地的200余名一线教师现场参与,众多教育工作者通过云端同步观摩,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信息科技教学的实践路径与创新方向,为安徽基础教育学科改革注入新动能。
![]()
![]()
本次活动以“学科实践+实验教学”为核心,紧扣2025年高中信息科技课程标准新要求,聚焦从“信息技术”到“信息科技”的学科转型,通过优质课展示、专题讲座、深度研讨等多元形式,搭建起全省教师交流共进的专业平台。活动中,来自六安、淮南、芜湖等地的教师代表先后呈现《探秘AI的核心能力——从声控灯到扫地机》《探究最短路线问题——养兔场的物流优化》等精品课例,将抽象的科技原理与生活场景、工程实践深度融合,以趣味实验、互动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科学思维,展现了信息科技学科“重实践、强探究、育素养”的教学新范式。每场展示后,与会教师以批判性视角开展教学研讨,聚焦教学设计优化、学科素养落地等核心问题交流互鉴,彰显了教研活动的务实导向与专业价值。
![]()
![]()
![]()
![]()
![]()
![]()
![]()
![]()
活动期间,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钟柏昌、省市教育科研专家围绕新一代人工智能课程理念、学科实践实施路径、真实教学情境创设等主题开展专题讲座,为一线教师解读政策导向、明晰教学方向,构建起“理论引领—实践示范—反思提升”的完整研修体系。参会教师纷纷表示,通过活动破解了教学困惑、理清了转型思路,将把所学所悟转化为课堂教学实效,助力学生科学素养提升。
![]()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信息技术教研员方其桂就学科实践核心问题进行交流研讨
![]()
六安市教科院院长孔庆东发言
![]()
六安一中东校区校长程永红介绍学校科学教育情况
作为承办方,六安一中东校区凭借扎实的信息化教学积淀与特色办学成果获得广泛认可。该校自2012年建校以来,秉持“敦品砺学,以天下为己任”的校训,深耕智能教育与科学教育领域,先后获评共青团中央“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建设示范校”、教育部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建成六安市唯一校园气象台,每年投入数十万元支持科创教育发展。在优质育人环境浸润下,学生在国家、省市级科技创新赛事中屡创佳绩,学校办学水平稳步提升,成为区域特色高中建设的标杆。此次活动中,学校完善的信息化设施、浓厚的科创氛围,为教学展示与研讨提供了坚实保障,直观呈现了安徽基层学校“以科技赋能教育”的实践成效。
据悉,随着高中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安徽将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纳入全学段育人规划,通过常态化开展教研活动、完善课程资源体系、强化教师专业培训等举措,推动学科教学从“技术工具应用”向“科学素养培育”转型。此次活动的举办,既是安徽落实教育数字化战略、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具体实践,也为全省信息科技教学高质量发展搭建了重要平台。未来,我市将持续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培育新时代创新人才筑牢基础教育根基。
来源:六安新周报融媒体记者 皮正莉 高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