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缺乏内驱力,慢慢陷入厌学情绪,父母是最着急和焦虑的。
尤其是妈妈,会忍不住唠叨,说教,软硬兼施,想让孩子回归正常轨道。
这是妈妈对孩子最深沉的爱,但妈妈过度操心,过量的爱,也会变成隐形的控制。
什么都想让孩子按自己的思路来,事无巨细想要包办和主导孩子的一切生活。
但妈妈的功能并不是持续为孩子做加法,而是要为孩子持续做减法,孩子能做的事,孩子该操的心,妈妈一概不要代劳。
![]()
孩子缺乏内驱力和处于厌学的情绪中,往往会有这样内耗的父母:
妈妈冲刺在养育孩子的第一线,完全包办,不停的唠叨,嘘寒问暖和为孩子尽心尽力,即便妈妈累到已经身心俱疲,还是为孩子千千万万遍,因为妈妈不能倒下,硬撑着也要为孩子遮风挡雨;
缺位的往往是爸爸,或者爸爸对孩子简单粗暴的管理,不去共情,也不去理解,只是一味地照章办事,一拍脑门一个主意,比较固执;
爸爸和妈妈也存在养育理念的分歧,谁也无法说服谁,妈妈想要改变爸爸,爸爸埋怨妈妈把孩子惯坏了,然后两人在因为养育孩子的理念不同争吵不断。
一个失控的家庭,爸爸和妈妈出于理念不同的争执,孩子既不听爸爸的,也不听妈妈的,还比较依赖妈妈。
于是就变成了一个家庭,每个人都有着各自的想法,各自的立场。
有时是孩子叛逆不听话,刺毛和任性,也会引发爸爸对妈妈的埋怨:
都是你把孩子惯成这样?把孩子养废掉了。
妈妈也不甘示弱,跟爸爸开启互怼模式:
这么多年,你管过孩子吗?只会埋怨,只会逃跑,一生气就当甩手掌柜,这是我一个人的孩子吗?
大家发现没,父母刚开始的初衷是怎么想把孩子管好。
![]()
但在管不动孩子的过程中,爸爸和妈妈也开启了新一轮的相互攻击和情绪内耗。
从要怎么管好孩子的课题偏离了,陷入了爸爸和妈妈你对我错的权力之争。
原本孩子叛逆,厌学,缺乏心力,就已经够棘手了,再加上新一轮家庭的冲突,让局势变得更加雪上加霜。
家长可能会说,我跟爸爸争吵并没有当着孩子的面,只是私下吵的。
但即便如此,当爸爸和妈妈陷入相互埋怨和相互攻击时,是做不好情绪管理和微表情管理的。
家庭的氛围会变得压抑而沉重,此时原本就缺乏自驱力的孩子,会变得更加颓废和毫无斗志。
父母也不要忘记自己养育孩子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不是为了发泄不满。
我能理解爸爸和妈妈都有各自的委屈和难处,有情绪也是正常的。
但成年人自己的情绪,可以通过自洽的方式去释放,比如运动,觉察,冥想,做咨询等适合自己调整的方式去自愈。
![]()
而不是情绪上头时,相互埋怨和相互攻击,这样不理性的方式,只是发泄不满,并不能解决问题,还会让问题变得更加棘手和复杂。
父母各自的情绪,落差和意难平,要各自去释怀。
成年人可以有情绪,但要通过合适的方式来表达情绪,而不是情绪化表达。
当父母用情绪化表达时,跟青春期孩子的任性没什么区别。
只不过是一个成人版的两个小孩跟自家孩子陷入了权力之争,要么是爸爸和妈妈之间的争夺,要么是亲子关系之间的争夺,要么是三个人相互的撕扯。
当父母和家庭处于内耗循环时,不仅帮不了孩子,还会让父母与家庭变成新的问题,让原本就缺乏自驱力的孩子,更加雪上加霜,处于僵持和逃跑以及战斗模式。
要是所有的精力都花在了内耗和情绪拉扯上,父母浪费的是孩子的时间,消耗的是孩子的心力。
这才是毁掉孩子自驱力的源头,懒和玻璃心,只是表象,本质是孩子在家庭里感受不到温暖,温馨与松弛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