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柬埔寨计划将部分新购黄金储备存入中国深圳保税区金库。
作为首批在中国储存黄金的国家之一,柬埔寨的抉择是全球央行储备战略调整的鲜明信号。
数据显示,柬埔寨央行目前持有约54吨黄金,占其260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四分之一,这部分资产的存放地变动,背后是对安全、效率与地缘政治平衡的多重考量。
多个国家正跟进评估将黄金分散至中国的可能性,一场打破西方传统储金中心垄断的变革已然拉开序幕。
柬埔寨的储金选择本质上是对西方金融体系信任度下降的直接体现。
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及西方盟友冻结俄罗斯海外资产的行为,彻底打破了“资产托管中立性”的国际共识,让各国央行意识到,将核心储备资产存放于地缘政治博弈中心存在巨大风险。
美债规模持续膨胀引发的债务违约隐忧,进一步加剧了各国对美元资产的担忧,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指出,增加黄金储备有助于分散美元资产占比过高的风险,实现外汇储备保值增值。
这种信任危机推动了全球储备结构的重构。
![]()
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黄金已超越欧元成为全球央行第二大储备资产,2025年三季度全球央行净购金量达220吨,较二季度增长28%,即便金价处于历史高位,购金热情依然不减。
对柬埔寨而言,将新购黄金存放中国是理性选择,既不触动现有库存,又能通过多元化配置降低单一依赖风险,成为其外汇储备管理策略调整的关键一步。
柬埔寨选择中国作为储金目的地,离不开中国在安全、效率与成本上的显著优势。
安全层面中国稳定的国内环境与完善的金融安保体系,为黄金储备提供了可靠的物理保障,这与部分西方地区的地缘政治动荡形成鲜明对比。
运营效率上,上海黄金交易所实现了存储与交易的无缝衔接,外国央行可随时查看储备并直接交易,而伦敦、瑞士等传统中心的存储与交易流程相互分离,操作繁琐且耗时。
成本优势同样极具吸引力。深圳保税区实行“境内关外”政策,外国资产存放无需缴纳进口关税和增值税,大幅降低了托管成本。
更重要的是,中国正持续完善黄金交易基础设施,2025年6月上海黄金交易所在香港开设国际板指定仓库,并计划将存储空间从200吨扩容至2000吨,为承接更多国家黄金储备做好了准备。
中国央行连续12个月增持黄金的行动,也以“低量多次”的稳健节奏,展现了中国黄金市场的成熟与可靠。
![]()
柬埔寨的举动已产生示范效应,沙特等海湾国家也在评估将黄金存放中国的可行性,全球黄金储备“东移”趋势愈发明显。
而这一趋势背后是中柬紧密经贸关系的支撑,2024年双边贸易总额达178.34亿美元,年增幅高达20.3%,金融合作成为经贸关系深化的自然延伸。
对柬埔寨而言,将黄金存放在中国,能更灵活地满足中柬贸易中的国际支付与结算需求,进一步便利双边经贸往来。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对国际金融秩序的重塑。中国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0月末,中国黄金储备达7409万盎司,连续12个月增持,占官方国际储备的比例达8.0%。
随着中国推动人民币计价黄金交易走向世界,金价与美元的关联度逐渐减弱,东方市场需求对金价的影响力持续提升,一个更少依赖美元的贸易结算体系正在形成。
全球黄金格局的重构,本质上是国际金融秩序变革的缩影。
![]()
中国央行“十二连增”黄金储备的战略操作,既平滑了市场波动,又把握了成本窗口,折射出人民币国际化与外汇储备多元化的长远考量。
上海黄金交易所的仓储扩容计划,不仅是硬件设施的升级,更是在为新的国际金融秩序搭建基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