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稿件为《》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他面庞清瘦,目光清澈而温柔。
他曾与金嗓子周璇合作主演过多部电影,两人关系极好,以干姐弟相称。
他演艺生涯的三部巅峰之作都是讲述梨园故事,22岁出演一代名旦《秋海棠》红极一时,26岁主演吴祖光编导的《风雪夜归人》,演出男旦魏莲生的不幸人生。
陈凯歌的《霸王别姬》上映后,他评价张国荣演得极好,感叹看到电影里的程蝶衣就好像看到了自己。
他应该说是上世纪40年代演艺圈里深受影迷们喜爱的“张国荣”,但却没有多少人知道,就是这样一位极富传奇的艺术大家曾在江西工作过几十年。
本期江南都市报《》,记者为你揭秘一代名伶吕玉堃。
![]()
01.
几十年前,他和他的家人皆是传奇
吕玉堃1921年出生在上海的一个京剧世家,父亲吕月樵、大姐吕美玉、二姐吕美秋、大哥吕慧君、二哥吕慧春都是京剧演员。吕月樵是海派京剧的创始人之一,堪称京剧全才,最开始是演绎旦角,后嗓子倒仓改为武生。当时有评论家评价,京剧界中专攻一门的多,博而且精的少,吕月樵就是代表人物。言下之意,吕月樵和梅兰芳、马连良、程砚秋等大师相比,堪称“博而且精”。
吕玉堃大姐吕美玉也是上海的京剧名伶,现在在网络上搜索她的名字,最醒目跳出来的是上世纪20年代轰动全国的两件大事。一是吕美玉就是上海老牌的“美丽”牌香烟的封面女郎,是近代中国第一个成功代言广告,年入百万的一线明星。第二件就是上海滩赫赫有名的“双荣争美”事件,吕美玉才貌全双,被那时上海法租界督察长黄金荣和法租界商团司令魏廷荣双双看上,两人为了得到她结下很深的积怨,最终吕美玉嫁给了魏廷荣。
![]()
吕玉堃虽然生在大家,但父母早亡,令他13岁就出外谋生考入上海剧院,上世纪40年代走红影坛。他与周璇合作主演了《梅妃》、《莫负青春》、《夜深沉》、《梦断关山》、《同命鸳鸯》、《花外流莺》等多部电影。周璇比他大一岁,两人样貌又有几分相似,于是以干姐弟相称。抗战胜利后,香港“大中华”影业公司邀请了吕玉堃、吴祖光、周璇、胡蝶、李丽华、顾也鲁等一批导演、影星去香港,短短两三年时间,吕玉堃就拍了几十部电影,还首次与“电影皇后”胡蝶主演了朱石麟导演的《春之梦》。
![]()
《花外流萤》
但真正让吕玉堃在影坛名声大震的是他的三部代表作品。一部是他22岁时与著名影星李丽华主演的《秋海棠》,这部电影令他红极一时,蜚声海内外。1947年,26岁的他主演了吴祖光编导的《风雪夜归人》,还是饰演一名旦角。1949年,主演了由田汉编剧,郑小秋导演,谢晋任副导演的《二百五小传》(又名《梨园英烈》),饰演京剧艺人袁少楼。
![]()
《风雪夜归人》
![]()
《秋海棠》
这三部描写梨园故事的影片当时被称为“三绝”,吕玉堃虽然没有真正登台唱戏,但通过电影让观众们见识了他出身京剧世家拥有的扎实京剧底子和艺术素养。
上世纪90年代,陈凯歌导演的《霸王别姬》上映,吕玉堃在一次采访中特别评价了张国荣将程蝶衣演绎得很传神,回忆自己演《秋海棠》时,是从同样是男旦的大哥身上找到的感觉。
吕玉堃演演的电影《秋海棠》。记得电影《霸王别姬》里,哥哥张国荣饰演的程蝶衣也有一个这样的镜头,两人的表演有异曲同工之处。
02.
放下名利,几十年倾情江西话剧舞台
新中国成立以后,吕玉堃选择从香港回到内地,他成立了大众剧团,在全国展开话剧巡演。1953年,他率团巡演来到南昌,与当时的江西省话剧团合作演出《曙光照耀着莫斯科》,在本地引起极大的反响。于是,江西的第一任省长邵式平邀请吕玉堃和他的大众剧团加入江西省话剧团,而这时,江苏省话剧团、上海话剧团也纷纷向吕玉堃伸出橄榄枝,江苏为了从江西“抢”走他,甚至要先给剧团支付2000元定金。闻听消息的的省长邵式平于是亲自出面,坚决挽留,最终令吕玉堃决定带着大众剧团一起加盟到江西省话剧团。
那个时候,全国各地大搞文艺建设,江西省话剧团取得的成绩在全国都是名列前茅的。先后排演了《方志敏》、《八一风暴》、《湾溪河边》、《安源风雷》、《宣战》等一批有影响的剧目,尤其是《八一风暴》,不仅两度被邀请进京参加国庆献礼演出,1959年晋京演出时,还被安排进中南海怀仁堂演出,演员与国家领导人合影。《八一风暴》一炮打响,轰动全国,成为当时全国各地的话剧团争相上演的经典剧目。《八一风暴》从排演到后来的几度修改重排,作为导演之一的吕玉堃都参与了创作。他还言传身教,为江西培养了魏新、徐平等一批话剧舞台上的艺术家。
可以说,如果当年吕玉堃没有留在江西,而是继续自己的电影生涯,那么在今在中国影坛的百位明星名录中,应该会有他的一席之地。正是他几十年来为江西话剧的倾情投入,甘愿成为江西话剧艺术的开创者,反而让后人淡忘了这位曾经璀璨闪亮的明星。因此,江西省话剧团优秀青年演员、编剧熊伟写了一部《剧人信仰》,讲述吕玉堃的故事。
03.
70岁高龄,与戏迷恍如隔世的见面会
2005年进入江西省话剧团的熊伟,其实从未见过吕玉堃。他告诉记者,进团之后,每每被团里的老前辈们训诫要刻苦努力的时候,他们总会提到吕玉堃这个名字。
吕玉堃到江西省话剧团后,行事作风低调,创排的很多剧目都未署名,到后来更以艺术顾问的形式默默地帮助着年轻一代,致使很多江西人至今不知道我们曾经拥有这样一位艺术大师。
也是从老团长徐平那里,熊伟才得以知道吕玉堃的点滴故事。如在演出排练时,时有顶戏发生,就是这个演员不在,由别人临时顶替,每次吕玉堃顶戏时,什么样的角色他都能立马顶上,而且根本看不出他是在顶戏,好像这个角色就该是他演的,“说明对于一部戏里的每个角色,他都有认真研究和揣磨过”。
作为导演,吕玉堃拍戏时总是第一个来到现场,对艺术的要求也很严格。江西话剧界的泰斗徐平,是吕玉堃一手培养出来的。团里的人告诉熊伟,徐平工作上的态度和儒雅的气质与他的师傅有几分相似,仿佛让人看到吕玉堃的影子。熊伟说,在排话剧《日出》时,他只是一场从楼梯上下来回头看一眼陈白露这样简单的戏,导演徐平却让他来来回回排了一天,“当时都把我排得发毛了,但徐导一直很耐心很儒雅地在那指导我”。
吕玉堃很乐意指导年轻人,只要你愿意学习,都会让他们来家里耐心教导。他的孩子多,在困难的时候,在江西省话剧团里的家只有简陋的一间房,但他依然保持着喝咖啡的生活习惯。
关于江西省话剧团里吕玉堃住的那栋楼还有一个“鬼屋”的传说。因为那里有一个墓,据说是明朝宁王的妃子墓,还竖有一块墓碑。某天晚上,吕玉堃夫人梦到一个古代女子对她说,你怎么睡在我的上面,结果把他夫人吓病了。后来又有一位邻居搬动了墓边的一块砖头,也莫名其妙生了一场大病。由此,那栋楼被人们称为“鬼屋”。
从江西省话剧团退休后,吕玉堃就常年在美国泰国,与子女们在一起。上世纪90年代,在美国洛杉矶还有媒体为吕玉堃举办过戏迷见面会,令来自江西、四川、江浙的许多七八十岁的老粉丝们,再次听到他富有感染力的一口京白而热泪盈眶。一位老粉丝说,时隔半个多世纪,再见到这位偶像恍如隔世,后来又有机会去到他家里,70多岁的吕玉堃穿着一身运动服,一问果然老人还天天练功,并说“我父亲和两个哥哥两个姐姐都是京剧演员,我自小也学过戏,练过功”。那个时候的吕玉堃很愿与青年接近,性格热情开朗。
吕玉堃晚年想写一本回忆录,从大众剧团就和他在一起的袁池为他编著了《吕玉堃传》。只可惜,吕玉堃2004年过世,《吕玉堃传》2012年出版,这件事成为他去世前未能完成的遗愿。
![]()
北京人艺是现今中国话剧舞台的最高殿堂,走进它位于北京王府井大街上庄严古朴的剧院里,走廊上挂满了几十年来北京人艺一代代艺术家们,表演的一部部经典话剧的照片,仿佛为观众翻开新中国话剧的历史之河,引领我们对艺术家们崇拜,对艺术的向往和热爱。
正如熊伟所说,他希望写这部关于吕玉堃的舞台剧,是想让人们知道江西曾有一位这样的艺术大师,老一辈艺术家曾有过的“戏大于天”的艺术追求,“我们需要这样一位精神领袖,让我们仰望,向他看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