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小天才手表里藏着100个‘好友’,主页点赞破50万——这样一个账号能够卖到500元。”
近期,一则关于小天才手表的爆料在社交媒体上迅速发酵,不少网友直呼:“原来小天才是我们触不可及的社交圈子。”
当许多家长还在为让孩子远离手机而庆幸,选择了功能看似简单的儿童电话手表时,可能不会想到,孩子们已在方寸表盘上,用点赞和好友数量丈量着自己的“身价”。
1
谁也想不到,一款旨在保护儿童安全的电话手表,竟成了攀比的舞台。小天才手表构建的社交圈,看似简单,却暗藏玄机。
只需一块手表、一个“圈名”,孩子们就能互相加为好友,形成家长视线之外的“私密社交空间”。
在这个封闭的圈子里,“主页点赞数”成为衡量社交地位的核心指标。12岁的学生翔翔坦言,他刚以80元售出了一个点赞量24.2万的账号。
![]()
规则更具刺激性:11级以下用户每日只能点5个赞,11-20级可点10个,21级以上才能点20个。这种设计无疑在鼓励孩子们不断升级。
为了成为圈内尊称的“大佬”(点赞超60万),不少孩子每天花费4-6小时活跃在手表社交圈中。“这在我们圈里很常见。”翔翔如此说道。
随着小天才圈子的兴起,一整套灰色产业链也随之浮现。卖号、开小店、代拍视频、代理运营账号已成为一些“小商人”的生财之道。
聪明的圈内人抓住了商机——为那些使用时间有限但又想获得点赞的孩子提供账号代运营服务,一周收费30-50元。这些“小商人”往往是“家教没那么严格的同龄人”。
被“养肥了”的账号则像游戏账号一样被转手售卖。一个拥有61万赞的账号标价416元;主页125万赞、有网页“bot”的账号甚至能卖到1200元。
更专业的是小天才“bot”(机器人程序),这种第三方工具能自动刷赞、建群、抽取权益卡,买一个“bot”需要80元,单次使用某个功能只需2-3元。
2
面对这一乱象,法律界人士明确指出,小天才手表的产品设计可能已触犯法律。
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赵良善律师指出,从《未成年人保护法》角度看,小天才手表的点赞、等级体系易诱导孩子攀比和长时间使用。
“且未设置有效的沉迷干预机制,也未对社交功能加设监护人监管的强制权限,属于未充分尽到未成年人保护责任”。
依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小天才手表作为面向未成年人的网络产品提供者,需履行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义务,对产品生态内账号买卖、代刷等行为必须开展监测和管控。
若未履行监管义务,小天才公司将面临责令整改、警告、罚款乃至限制业务等处罚。同时,可能因未履行安全保障义务,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
除了社交功能引发的灰色产业链,小天才手表在其他方面也问题频发。
长沙市民吴先生反映,他花费1999元购买的小天才Z9少年版电话手表,官方宣传支持IPX8级“游泳防水”功能,结果孩子佩戴在溪边玩水后,手表就进水损坏了。
维修费用高达1098元(主板699元+屏幕399元)。吴先生透露,在长沙小天才客服中心等待检测时,短短时间内就遇到了3名家长因相同问题送修手表。这显然不是个别现象。
更令人担忧的是,儿童安全与隐私风险同样存在隐患。
随着拍照、美颜、社交分享等功能的不断增加,部分产品的使用场景逐渐接近智能手机,引发了社会对儿童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的担忧。
3
面对孩子沉迷于手表社交的现象,许多家长感到束手无策。其实,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一味禁止,而在于用更有趣的现实生活填补孩子的空闲时间。
李女士发现儿子对小天才手表的社交功能着迷后,没有简单地没收手表,而是周末带着他去参加了青少年篮球训练营。
起初儿子很不情愿,但几次训练后,他结识了几个同样热爱篮球的小伙伴。
“现在每到周末,他就主动约同学去打球,回到家累得倒头就睡,哪还有精力刷手表点赞。”李女士欣慰地说。
让孩子在运动场上挥洒汗水,不仅能锻炼身体,更能获得真实的成就感和团队归属感。
篮球、足球、游泳等运动,让孩子体验真实的团队协作和人际交往,这种满足感远非虚拟点赞所能比拟。
![]()
除了体育运动,艺术类活动同样是很好的选择。王先生给女儿报了社区的美术班,女儿从此迷上了水彩画。
“她现在会为了画好一朵花观察半天,完成作品后的喜悦,比在手表上收获一百个点赞还要真实。”
孩子们之所以沉迷于虚拟社交,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缺乏足够的成就感和认同感。
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帮助孩子发掘真正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参与户外探险活动、加入少年合唱团、学习乐器、参加科学小制作社团等,都能让孩子体验到真实的成长快乐。
当孩子在现实生活中获得了足够的关注和认可,虚拟世界里的点赞数自然就失去了吸引力。
![]()
重要的是,家长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孩子的兴趣点,提供多样化的体验机会,然后支持孩子在他真正热爱的领域深入探索。
孩子们可能不会意识到,当他们努力积攒点赞数、扩充好友列表时,自己已从单纯的使用者,变成了这条灰色产业链上的一环。
让孩子放下电话手表,需要我们提供更丰富的选择——周末的一场亲子足球赛,傍晚的自行车骑行,图书馆的阅读时光,或者简单的家庭棋盘游戏。
这些真实的互动和体验,才是预防孩子沉迷虚拟世界的最佳良药。
科技应为人的生活服务,而非相反。儿童手表不需要,也不应该成为“迷你手机”,更不能成为吞噬童年时光的“流量战场”。
当我们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填充孩子的时间与心灵,那些屏幕上的数字,自然会失去它的魔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