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作为一本小说,难免会有一些不同于历史的情节,为了故事的发展,改变一些历史人物的人设,这种事也无可厚非。
小说里有六个角色,在历史上是臭名昭著的坏人,但是由于演义对他们的人生进行了修改,因此摇身一变成了好人,你知道这六人都是谁吗?
背主投敌之人
当初刘备进入西川的时候,有两大助力,这两大助力并非诸葛亮和庞统,而是张松和法正,他们在历史上可不是啥好人。
张松一开始是刘璋的部下,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比较矮。
演义里说他长得不好看,实际上没这回事,他就是有些矮。
而且《三国志》里还说他“放荡不治节操”,他这个人挺没节操的,这一点从他后面的行为也能看出来。
尽管张松有这么多缺点,但是刘璋还是重用了他,因为他这个人英明果断,是一个很有才干的人,用起来还挺顺手的。
刘璋中意张松,但是张松并不中意刘璋,他总是觉得自己这个主公不咋样,想另谋新主。
公元208年,刘璋让张松的哥哥张肃,带着礼物去见曹操,想跟曹操联手。
但是曹操很欣赏张肃,直接给了张肃一个太守的职位,然后张肃就跟了曹操。
刘璋虽然赔了夫人又折兵,但是又不能不去找曹操,因为刘璋还等曹操帮忙呢。
于是刘璋就又派张松去了曹操那里,希望张松能完成任务,顺便再看看张松能不能把他哥哥给叫回来。
这时的曹操已经到了荆州,刘琮也已经投降,正是曹操意气风发的时候。
曹操现在的目标,是将刘备和孙权给搞定,只要他能成功,刘璋也只不过是瓮中之鳖而已。因此,曹操对于张松并不是很在意,他随手给了张松一个县令的职位。
张松当时就不乐意了,他哥哥是个太守,他只是个县令,这就有点瞧不起人了吧?
虽然曹操的女婿杨修很欣赏张松,一直在向曹操推荐他,但是曹操依然没有把张松放在眼里。不久之后,曹操在赤壁吃了败仗,狼狈逃走,张松也返回了益州。
张松见到刘璋后的第一句话就是:“不要再和曹操来往了。”
刘璋很气愤:“你当我愿意啊!咱不是有求于他吗!”
刘璋一直没有自信,生怕自己打不过别人,这才想与曹操联手。
虽然曹操那边没希望了,但是张松给刘璋提了一个“好建议”:刘备刚刚打了胜仗,把曹操都给赶走了,可见他挺厉害的,而且他也是刘氏宗亲,与刘备结盟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刘璋觉得张松的话有道理,于是张松又建议派法正去见刘备,刘璋也同意了。
法正去刘备那里走了一圈之后,回来就跟张松说:“刘备确实是个干大事的人。”
于是,他们两个便开始暗中策划奉刘备为益州之主的事,之后刘备入川的事也是他俩策划的。
这两人虽为刘璋的部下,却心向刘备,可称不忠。
而且张松因为自己没有被曹操赏识,就劝刘璋放弃了与曹操合作,也是不忠。
后来刘备包围的时候,法正又劝刘璋投降,更是不忠。如果刘璋是个庸主也就算了,但是正史上刘璋还挺正常的,责任还在张松和法正身上。
假孝与不孝
在《三国演义》中,徐庶与刘备的感情十分真挚,如果不是徐庶之母被曹操抓到了,徐庶也能成为刘备的一大助力。
但是在《三国志》中,徐庶与刘备的感情并没有那么深,也没有什么“不为曹操献一计”的说法。
徐庶和母亲跟着刘备在新野住了很长时间,后来曹操占了荆州,刘备带着百姓逃走的时候,徐庶的母亲跑丢了。
当时确实是挺乱的,刘备连老婆孩子都丢了,徐庶的老母丢了也很正常,后来曹操派人送信来,说徐庶的母亲已经在自己这里了。
徐庶得此消息,当即便投奔了曹操,不过他也没有什么心理负担,因为在不久之前,他已经带着刘备找到了诸葛亮。
“回马荐诸葛”是演义里为了体现徐庶的忠义变出来,其实当时是徐庶亲自带着刘备找到了诸葛亮。
徐庶来到曹操这边之后,虽然没有做出过什么大贡献,但是他在曹操这边确实受到了重用。前期的时候曹操不用他,并不是因为他不想帮曹操,而是曹操不信他。
后来曹丕即位之后,徐庶马上就被任命为了御史中丞。这可不是个小官了。
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出,徐庶当年离开刘备,其实并非全为了母亲,也是为了自己。
历史不是小说,没有那么多戏剧性的发展,当时的刘备确实太狼狈了,徐庶离开刘备,奔个前程,也能理解,只不过在忠义这块,他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如果说徐庶投曹是假孝的话,那五虎上将之一的马超,那就是真的不孝了。
在赤壁之战前夕,曹操为了稳定西凉,将马腾一家全都握在了自己手里。
马腾家就剩下马超以及马岱两兄弟,他们在西凉统兵,他们的族人全都被曹操给拿捏住了。
曹操的目的,就是想让马超不敢造反,因为马超一旦与曹操为敌,他的这些家人一个也活不了。
但是马超在明知如此的情况下,却依然因为一个不太可能发生的事,与曹操开战,导致马氏族人全部被杀,马超真的可以说是不孝了
孙刘之仇怨
由于孙权的偷袭,关羽在襄樊之战中溃败,最终战死。而关羽之所以会输得这么惨,有一个人至关重要,这个人就是潘濬。
演义里这个潘濬看着挺老实,没多少戏份,但实际上,关羽的战败与他关系很大。
与他相比,糜芳傅士仁都显得好多了。
历史上的潘濬很受刘备器重,刘备前往益州的时候,将潘濬留在荆州处理荆州事务,但是还重点提到了一句,潘濬与关羽不和。
后来孙权占领荆州之后,潘濬为了引起孙权的注意,故意躲着不见。
孙权还以为潘濬不愿意投降,于是便亲自去见他。
结果潘濬不是不愿投降,而是怕投降得不够彻底,孙权来了之后,潘濬就把荆州的军事部署详细地告诉了孙权,导致蜀汉彻底失去了对荆州的掌控。
后来他在东吴也是混得风生水起,深得孙权器重,与他一比,傅士仁和糜芳都显得忠心许多。
最后一位,就是这次偷袭关羽的总指挥吕蒙。虽然演义里的吕蒙也不怎么正义,但是历史上的吕蒙只能是更坏。
他在偷袭关羽的时候,无所不用其极,什么阴招都用出来了,怪不得人们都不喜欢他。喜欢偷袭的人都很多,但是因为偷袭被骂成这样的,只有吕蒙这小子。
张松、法正、徐庶、马超、潘濬、吕蒙,他们在演义中要么是正派角色,要么是默默无闻,没办过什么错事,但是在历史上,都不是什么好人。
演义是演义,历史是历史,还是要分清楚的,要不然可就闹笑话了。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