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英国情报机构始终与美国保持密切合作,共同监控加勒比海域涉嫌运输毒品的船只动向。
这些情报通常被送往位于佛罗里达的南方跨机构工作组——一个由多国代表组成的缉毒联合指挥部。
然而这场持续多年的合作在去年9月画上休止符,当时美军开始对涉嫌运毒船只实施空袭打击。
![]()
据知情人士透露,英方担忧其提供的情报可能被美军用作空袭目标选定,而伦敦方面认定此类军事行动违背国际法准则。
在英国作出暂停情报共享决定一个多月后,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蒂尔克也公开谴责这些袭击构成“法外处决”,英国当局对此表示认同。
这场分歧折射出美国与欧洲传统盟友在缉毒策略上的根本差异。
此前,打击毒品走私主要被视为执法机构职责范畴,美国海岸警卫队负责拦截、搜查并逮捕嫌疑人,涉案人员享有正当法律程序保障。这种模式得到英国及其他盟友的持续支持。
![]()
但特朗普政府时期政策转向令局势复杂化。白宫将多个贩毒集团列入“外国恐怖组织”名单,并援引《武装冲突法》为军事行动辩护,声称这些组织成员作为“敌对战斗人员”对美国构成直接威胁。
不过法律专家指出,该法律条款仍适用于平民毒贩,且组织定性不自动赋予使用致命武力的权利。
值得关注的是,多艘遭袭船只当时处于静止状态或正在转向撤离,这使美方所谓“即时威胁”的论证显得薄弱。
美军内部同样存在质疑声音,南方司令部司令霍尔西上将因质疑行动合法性,在上个月与高层激烈交锋后宣布辞职,其任期仅维持一年便匆匆画上句点。
![]()
加拿大的态度转变同样耐人寻味。尽管持续协助美国海岸警卫队开展缉毒拦截,这个北美邻邦现已明确划清界限,要求其提供的情报不得用于支持致命军事行动。
法国外交部长巴罗在七国集团会议期间直言不讳,指出法国在加勒比海外领土居住着逾百万公民,任何局势升级都可能危及该地区稳定。
截至当前,美军在加勒比海与东太平洋区域已发动至少19次针对嫌疑船只的打击,造成76人丧生。
这场以反毒为名的军事行动,正在国际社会掀起关于法治与人道的深刻辩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