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传统农业正经历着一场从经验走向数据、从人工走向智能、从“靠天吃饭”走向“知天而作”的深刻变革;
而在此变革过程中,LoRaWAN协议作为IoT无线通信方案中极具代表性的一员,正以其“远、广、低、稳”等通信特性,成为现代智慧农业场景中最重要的底层通信基石之一。
![]()
农场主们通过部署LoRaWAN网络,不仅能将占地广袤的农业种植区、林业培育区与水产/畜禽养殖区统一纳入一个可视化的数字管理系统之中,从而精准监测区域内每一个生产参数的细微变化;
还能将历史生产参数与实时采集的生产参数进行对比,并通过AI分析预判实现自动化调控,让生产管理从粗放经营迈向精细增效。
LoRaWAN模块,高效的智慧农业无线通信方案
例如,华普微自主研发的RFM6601就是一款支持LoRaWAN节点特性,集成通用MCU、射频收发器、调制解调器及外围器件的高性能LoRaWAN模块。
它采用先进数模混合设计,基于独创自适应速率算法,能大幅延长电池供电类IoT终端设备的使用寿命,可有效助力智慧农业构建LoRaWAN网络,实现实时的数据采集流程与高效的自动化调控能力。
![]()
集成RFM6601的IoT农业终端,就像长期守在农业用地中的“守护者”,不仅能让各种生产参数以可视化的形式呈现在云端的监测与控制系统中,还能快速响应来自控制系统的调控指令。
在远距离传输能力方面,由于农业生产地域广阔、地形复杂、布局分散,传统无线通信方式往往力不从心;
而RFM6601搭载完整LoRaWAN协议栈,可自定义扩频因子与带宽,实现数公里乃至更大范围的远距离通信能力,并轻松跨越丘陵、林地、水面等多样地形;
无论是果园土壤墒情、温室气候参数,还是麦田灌溉状态,RFM6601都能将这些生产数据准确无误地采集传输至云端的监测与控制系统中。
![]()
在续航能力方面,由于IoT农业终端往往需要部署在农林深处,能源补给并不方便;
而RFM6601的发射工作电流仅为108mA @+22dBm(3.3V),433.92MHz,接收电流仅为10mA@433.92MHz,睡眠电流仅为1.3uA,且在Class A模式下不需要唤醒侦听(Class A设备一旦上行传输完成,会自动打开两个短接收窗口),设备的电池寿命可覆盖多季甚至多年,可极大地降低LoRaWAN网络的运维成本。
![]()
LoRaWan Device: Class A
在组网能力方面,相比传统蜂窝通信网络,LoRaWAN基于星型拓扑,其网络架构简洁灵活,只需在农业用地的中心位置部署一台网关即可覆盖大片地域,
且其还支持中继功能进一步扩展覆盖范围与节点容量,使智慧农业从方案到实施的节奏更短、更快,让农场、园区、合作社乃至大型农业集团都能以更低门槛拥抱数字化。
开放生态,推动智慧农业规模化发展
目前,LoRaWAN协议作为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采用的LPWAN(低功耗广域网)标准之一,已拥有成熟的产业链与互联互通生态;
从传感器、控制器、网关,到云平台与应用软件,丰富的LoRaWAN生态体系不仅能加速智慧农业的全面落地,打开数字化运营的大门,还能降低农业的数字化转型门槛,提升农业生产全链路的精细化管理能力与风险应对效率。
![]()
LoRaWAN在智慧农业中应用示意图 图源:LoRa联盟
如上图所示,在采用LoRaWAN网络的智慧农业系统中,集成RFM6601模块的环境监测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气压传感器、土壤墒情传感器等)可根据用户需求定时向中心网关传输作物生长培育的环境数据,
从而实现智能灌溉、智能施肥、病虫害预警与精准管理等能力,让农业生产摆脱经验式判断,走向科学决策;让农场管理告别人力巡查,迈向自动化、高效率。
可以说,LoRaWAN不仅是一项通信技术,更是农业数字化升级的重要桥梁,它不仅能让数据自由流动,还能让农业管理更加智慧、农业生产更加高效;
未来,在迈向现代农业、绿色农业、可持续农业的道路上,我们相信LoRaWAN将会持续释放技术价值,助力智慧农业迈入全新阶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