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盐城的耿先生至今记得10月12日拆开快递时的寒意,花了高价买的知名葡萄酒竟然是假的,这则消息出来之后,立即引发全国主流媒体关注。
![]()
报道显示,三箱从天猫超市购入的“奔富BIN407干红葡萄酒”(每箱3500元),在开箱瞬间便露出破绽:酒标红色饱和度异常偏低,瓶身“1844”标识中的“44”诡异粘连——而正品应为清晰分离的印刷体。更令他警觉的是,酒帽边缘毛糙,瓶底凹槽刻字模糊如雾中看花。“客服反复强调‘100%正品’,却拒绝解释细节差异。”耿先生向《法治最前线》记者展示通话记录。
10月27日,他自费将酒送往中轻检检测机构,外观真伪鉴定报告明确标注“不合格”。这份报告成为导火索,全国超50名同批次购买者迅速组建维权群,涉诉金额最高达1.4万元。
维权群内,消费者们晒出完整的开箱录像、防伪码截图及检测报告,但天猫超市始终以“正在跟进”搪塞。更戏剧性的是,品牌指定代理商ASC精品酒业向维权者证实:“该批次产品非我司供货”。
而天猫超市最新回应仍坚称“采购链路合规”,却未出示任何供应链凭证。
随后经过媒体调查发现,假冒奔富已形成完整产业链:朋友圈“李鬼”:一款标价598元/6瓶的“奔富407”通过微信广告推送,其正标英文实为“B”开头擦边商标,海关报关单显示货品为“2015年南澳西拉”,与宣传的2023年份明显不符;洗白套路:香港注册的“澳大利亚(百澳)奔富酒业有限公司”授权烟台厂商灌装“百澳BIN407”,背标标注“原酒进口”,却在外包装复刻奔富经典设计,成本不足百元。
维权困局:十倍赔偿主张遭遇“举证死循环”
《食品安全法》第148条规定销售明知不符标准食品需十倍赔偿,但消费者陷入举证困境:第三方检测报告(单次费用超千元)→ 平台要求品牌方鉴定 → 品牌方拒为个人出具证明 → 诉讼缺乏关键证据。
“2022年济南某商行因售假奔富407被判赔7.5万元,但平台常以‘渠道复杂’推责。”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张晴律师强调,若天猫超市无法证明履行进货查验义务,需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职业打假人王海指出:“这些公司通过境外空壳公司授权,用合法外衣掩盖侵权实质。”2025年富邑集团已对多家仿冒商发起商标侵权诉讼,但山寨产品仍在即时零售平台流通。
信任裂痕与电商责任重构
截至目前,维权联盟已向市场监管总局提交58份证据,拟发起集体诉讼。天猫投诉平台显示,近三年天猫超市遭奔富假货投诉超20起,部分涉事商家更名后重新上架。“假货伤害的不仅是消费者钱包,更是平台信誉根基。”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邱宝昌指出,电商平台需建立强制性的供应链透明机制,而非用“百分百正品”话术逃避责任。
这场真假奔富的拉锯战,正在拷问零售巨头的责任底线——当3500元的名酒沦为鉴定报告上的“不合格”三个字,修补信任的成本,远比想象中高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