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一冷,被窝就成了最让人“贪恋”的地方,总想多睡一会儿。很多人也在潜意识中认为,“多睡觉肯定对身体好”。
最近,“睡眠超9小时也可能有害”的话题冲上热搜,揭开了一个被很多人忽视的真相:睡眠和吃饭一样,过多反而对身体有害。睡得“太饱”给身体带来的潜在风险,甚至不亚于熬夜。
![]()
AI生成图
睡眠超过9小时,
身体这些风险在增加
1. 睡眠过长,会增加中风风险
2023年发表在《神经病学》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多种睡眠障碍模式或会增加中风风险,其中,睡眠时间>9小时会导致中风风险上升167%。
2. 睡眠过长,会增加心梗风险
2019年《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与每晚睡7-8小时的人相比,睡10小时的人心梗风险增加了两倍。
3.睡眠过长,会增加死亡风险
2021年《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上发表的一项大型研究发现,当每天睡眠时间为7小时,全因死亡风险、心血管疾病以及其他原因死亡率降至最低点。超出这个时长,风险就会上升。
4.睡眠过长,让认知功能变差
2022年,复旦大学的研究团队在《自然》子刊上发表的研究发现,最佳睡眠时长为7小时,与认知功能和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有益关联;当睡眠时长不足或过长,则可能引起认知功能下降。
5.睡眠过长,让身体衰老更快
2024年清华大学研究人员在《科学报告》期刊上刊发的一项研究显示,7-8小时睡眠最延寿,睡眠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加速身体生物年龄衰老。
![]()
AI生成图
最佳睡眠是多久呢?
成年人7-8小时
目前多项研究发现,每晚最佳睡眠时长是7-8小时,最好不要超过9小时。这也正符合我国《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提倡的,成人每日平均睡眠时间为7-8小时。
此外,不同年龄段人群对睡眠时长的需求不同,且存在个体差异。
0-3月龄婴儿:13-18小时
4-11月龄婴儿:12-16小时
1-2岁幼儿:11-14小时
学龄前儿童:10-13小时
中小学生:8-10小时
成年人:7-8小时
老年人:6-7小时
而良好睡眠质量通常表现为:
·入睡时间在30分钟以内(6岁以下儿童在20分钟以内);
·夜间醒来的次数不超过3次,且醒来后能在20分钟内再次入睡;
·醒来后感到精神饱满、心情愉悦、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
![]()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资料图
告别无效睡眠:
8招教你提升睡眠质量
可见,睡得多不如睡得好,睡眠质量往往比睡眠时长更重要。
但很多时候,我们躺在床上的时间很长,迷迷糊糊睡了很久,并不代表我们的有效睡眠得到保证,反而可能是睡眠效率更低。
改善睡眠的8件小事,推荐你试试。
1. 不要睡得太晚
尽量在晚上11点前入睡,如果睡太晚,会导致第二天精力不足,生物钟紊乱,失眠。
2. 周末不要赖床
周末睡懒觉不仅不会缓解睡眠不足,可能还会给身体带来其他负担。
3. 午睡不宜过长
午睡能够提高松弛感,使下午的工作效率更高。但过长的午睡会导致大脑昏昏沉沉,不清醒,也会影响夜间睡眠。
最佳的午睡时长为30分钟以内,对于夜间睡眠不好的人,尽量不要午睡。
4. 营造睡眠环境
嘈杂的声音和强烈的光线都会影响睡眠,使人难以入睡或频繁醒来。使用耳塞或白噪音屏蔽噪音,安装遮光窗帘或佩戴眼罩阻挡光线。
保持卧室凉爽,理想温度应该是20℃左右。
5. 酝酿一下睡意
睡前1小时放下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
调暗灯光,可以进行一些放松活动,如阅读、听轻音乐、冥想或深呼吸等。这些活动可以疗愈过去、放松心情和舒缓情绪。
上床前去趟厕所,以免刚睡着就被憋醒。
6. 睡前放空大脑
白天不管发生多么不愉快的事情,睡前也要归零。如果觉得很不开心,睡前把这些烦恼写到纸上,扔到垃圾桶,假装这个事情就翻篇了。
如果明天有很多工作要做,也不要焦虑,可以把工作安排写到纸上。
7. 白天适度运动
白天进行适量户外运动,可以强化昼夜节律,缓解压力和焦虑,有助于良好的睡眠。
但要选择合适的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在睡前2-3小时内进行剧烈运动。
8. 别滥用褪黑素
褪黑素通常对短期失眠(如时差、倒班或临时睡眠问题)有效,而对长期失眠的效果有限。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自然分泌的褪黑素减少,补充褪黑素可能对部分老年人有帮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