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亲王都一个样,其实差远了,乾隆三十七年大冬天的,乾清门外头站着六个亲王等着见皇上,排得整整齐齐,
打头的是和亲王弘昼,穿着貂皮大衣,马缰绳都是紫色的,威风得很,队尾那个是履亲王允祹,就戴了个普通的貂皮帽子,俩人离得也就五步远,可这身份,那真是隔着一个天一个地。
宫里的档案,把这种事儿叫“亲王分四等”,但从来不明着写,全靠太监唱名的时候,那一声拖得老长的“某亲王——”,就给你把三六九等分得明明白白。
第一档最扎眼,老百姓叫他们“铁帽子王”,官面上说得好听,叫“世袭罔替”,整个大清朝就十二家,除了开国那八位,
![]()
后来又添了怡、恭、醇、庆这四家。他们最牛的地方不是那点工资,一年一万两银子、五千斛米,谁都能查到,真正的底气是那套金册金宝,
永远传下去,不带降级的。乾隆四十一年,宗人府查家谱,发现礼亲王他们家,从老祖宗那辈算起,九代人就没降过级,装档案的盒子还是顺治年间的檀木做的,
锁扣都磨得油光锃亮了,照样用。更实在的是“随缺地”,镶白旗的睿亲王府,在直隶有七千晌的好地,就算哪代子孙犯了事被削了爵位,那地契还是他家的,
换个远房亲戚接着当王爷,租子照样收。
第二档叫“世袭递降”,这里头还有个小门道,看你是不是“入八分”,这八分,就是紫缰绳、宝石顶戴、双眼花翎、四团龙补服,还有背壶、茶桶这些仪仗用品。
![]()
乾隆二十八年,履亲王允祹,就是开头说的那位,奉旨去盛京祭祖,路上驿站的官儿一看他没那紫缰绳,立马就把十六个人抬的大轿换成了八个人的,
饭菜也从二十道减到十二道,连热河都统送的奶制品都少了两桶。档案里就记着他“未入八分”,所以他虽然还是亲王,跟第一档的比,就隔着一层看不见的墙。
这一档的俸禄也拿一万两,可那金册是纸面文章,每传一代就要降一级,亲王变郡王,郡王变贝勒,一直降到奉恩将军才算停,要是中间谁家孩子过继出去或者犯了错,立马就掉到第三档去了。
第三档是“缘事降等”,康熙时候的裕亲王福全,就因为“失察”被罢了议政大臣,爵位也从亲王降成了郡王,金册子收回去,换了个鎏银的,
雍正年间的廉亲王允禩更倒霉,一下子连降三级成
![]()
了镇国公,原来的王府都给收了,换了个三进的小院子住,门口连石狮子都没给留。
这一档最不是滋味,宗人府的档案里还记着你是“原系亲王”,可你的仪仗、俸禄、田庄全按现在的爵位算,逢年过节进宫,只能站在郡王队伍的最后面,
听着以前跟自己平起平坐的人喊自己“贝勒爷”,那心里头,啧啧。他家子孙更惨,想恢复以前的荣耀就得去考试,满文、汉文、骑马射箭、翻译,
十年才考一次,考上的不到一成,乾隆三十九年那次,七成的“落魄王孙”都被刷下来了。
第四档最少见,也最说明问题,叫“空衔亲王”,咸丰以后,国库里没钱了,皇上就把爵位当奖金发。同治七年,陕甘那边打仗平定了,
慈禧一高兴,封了左宗棠一个“一等恪靖伯”,顺手赏了他小儿子左孝勋一个“世袭亲王衔”,可后面特意注明了“不给俸、不赐第、无仪卫”。
这小左在北京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借住在湖广会馆,出门就雇一辆蓝布面的骡车,车辕上插个木牌子,写着“亲王”俩字,
把胡同口卖糖葫芦的都给看乐了,宗人府的档案干脆就把他记在“闲散宗室”的最后面,加了个备注叫“虚封”,整个一亲王的影子。
这四档之间,隔着的可不止是银子和米,还有见皇上谁先开口、吃大席坐哪个位置、办丧事用什么规格,上千条的规矩呢。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慈禧在仪鸾殿过七十大寿,入了八分的亲王坐在东暖阁,用的是金龙图案的桌子,没入八分的亲王只能坐外头的廊子上,
用银寿字纹的桌子,那些降了等的郡王就更靠后了,在台阶下面,用红漆桌子,至于那个空衔亲王,压根就没收到请帖,还是托了内务府的熟人才混进去,
站在排云门外头听戏,雪花落在补服上,化成一滩深色,就跟他那说不出的憋屈一个样。
有人算过,从顺治到宣统,大清朝总共封了九十八个亲王,真正从头到尾没掉过链子的,就那十二家铁帽子,剩下的王府,大多都在第三档里头熬着,
今天被收走一两个庄子,明天被没收几家当铺,后天子孙考试又没过,再降一级。乾隆四十三年,宗人府递上来一本《王公爵级变动表》,
厚厚的三百多页,简直就是一部亲王的升降史,翻到最后一页,墨迹最淡的那行写着,“原封和亲王,今降奉恩将军,宅改祠堂,子孙以教书为业”,
那可是乾隆最疼的弟弟弘昼的爵位,当年京城的小孩都会唱“和亲王,笑面虎”,现在呢,就剩下胡同口一个破破烂烂的石桩子,上面刻着“和亲王府马圈”,被街坊邻居当搓衣板用了一百多年。
爵位这东西,说到底,拼的是血统,是功劳,是皇上的心意,更是你家孩子能不能在考卷上写满八股文,能不能在木兰围场射中那只跑着的鹿,
铁帽子王的金册子能当传家宝,降等亲王的纸册子也能当废纸卖钱,那个空衔亲王连册子都没有,就剩一块“亲王”的木牌子,在车辕上晃悠啊晃悠,
把大清朝的体面都晃成了碎雪,落在历史书的缝里,成了后人的一句轻叹,原来亲王也分等级。
参考文献
1.《钦定大清会典》卷七十四·宗人府·封爵
2.宗人府档:《王公爵级变动表》乾隆四十三年呈进本
3.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玉牒·皇子世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