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常对中国的民族文化感到费解,一方面中国是全球凝聚力最强,社会最团结的国家。每逢洪水山火、地震疫情,56个民族总能团结一心,听从国家指挥站在同一条战线上。另一方面南北两地却又会为咸甜豆腐脑、咸甜粽口味而争论得不可开交。
当欧洲人还在为伽利略卫星系统故障而互相推卸责任,北约内部因军费分摊和开支问题而争论不休时,14亿中国人却在团结一致的发展国防事业,助力祖国军事跃上一个新台阶。
![]()
如此个性化的民族风气令外界不禁发问:为什么中国人民如此团结?近现代,中国人又在世界面前上演了哪些“团结典范”?
中国人的团结底色
1840年以来,西方帝国主义对华发动鸦片战争,使中华民族生存的共同家园遭受毁灭性破坏,各民族命运从此交织在一起。1902年梁启超创造性提出“中华民族”一次,并逐渐成为各民族身份认同的符号。
![]()
辛亥革命的发动,进一步激发了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的觉醒。一直到抗日战争,才彻底唤醒了各族人民团结一致的爱国热情和民族凝聚力。
1937年国共两党发表《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各阶级、民族、党派、团体的政治主张达成一致,为国家生存、民族复兴而战。抗战中,不仅有各民族群众通过运输物资、捐款捐物、修建道路的方式支持抗战,还有5万多名台湾同胞亲自前往大陆前线参与抗战大业。
![]()
港九独立大队在香港组织近百场战斗,4万多名粤籍华侨归国参战,其中周保中、马本斋等抗战英雄更是名传千秋。根据统计,在抗日战争中,海外华侨捐款累计超过13亿元,侨汇(海外移民汇款)规模更是达到95亿元以上,占到当时全国军费的43%。海外华侨八百万,有四百万都义无反顾的倾囊捐款。
![]()
为了缓解国内经济压力,侨民还积极认购国民政府发行的救国公债。这些公债战后自然未能偿还,因此也可以视同捐款。除此之外,侨胞们还大力投资国内经济建设,创办抗战所需企业,这部分投资预计高达16亿元。真可谓千年雅韵宇寰传,四海华人一脉牵。
2008年汶川爆发8.0级特大地震,十万同胞顿时置身险境。党中央立刻下拨2亿应急补助资金,同时在72小时内调集14.6万名海陆空和武警官兵驰援灾区。全国人民举国同心,除了政府组织外,还有上百万志愿者和数百个专业搜救队第一时间抵达灾区现场,投身于救灾斗争中。
![]()
仅抗震救灾第一阶段,全国各地就有20多万名志愿者、400支专业搜救队、9万名医护人员扎根在抗震救灾最前沿。国内外各界捐款累计多达600亿以上,南京江宁区捐募点,一拾荒老人上午捐款5元后,下午又将多年积蓄悉数捐出,令在场之人无不潸然泪下。
河北唐山的13名庄稼汉,听闻灾情后立刻奔赴现场,仅在北川一地就徒手救出伤员23人,引领受灾群众300人以上,十三义士的事迹感动14亿国人。在中央统一部署下,19个省市肩负起了对灾区的对口支援重任,就是要举全国之力加快汶川震后复苏。这种规模的支援力度,还是我国抗灾史上的第一次。
![]()
两年前的新冠疫情爆发初期,内蒙古、广西、宁夏、新疆各民族地区纷纷自发组织医疗队,日夜不停驰援湖北。云南医疗队的498名医护人员,由白、拉祜、纳西等16个民族组成。广西医疗队则由壮、仫佬、毛南等10个民族组成。
省内暂无口罩生产企业的宁夏,想方设法从外地调集防护用品,也要配给医疗团队。云南河口浩浩荡荡的摩托车大军,运载着96户村民自愿捐献的抗疫物资。这片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从不缺乏奇迹。
![]()
在外人看来,一个平日里吵吵闹闹,历史上战乱不断的民族,每逢关键时刻却总能团结一心拧成一股绳,这是一个很匪夷所思的现象。中华民族团结一致的动力究竟是什么呢?
民族共同体
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少西方学者都做过深度研究。其中有一位名为约翰.桑德斯.富乐顿的英国剑桥大学国际关系教授,曾发表过一篇署名文章来专门解释真相。
![]()
他认为,中国人民近二十年来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他们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原因始于五千年前。如今中国人自称为“炎黄子孙”,而根据史料考证,中国历史上的炎帝和黄帝大概率是客观存在的。
炎黄子孙并非封建愚昧,而是篆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精神图腾。无论他们身处全球的任何角落,无论他们达成了多么辉煌的成就,中国人都始终会以自己的血统身份而深感自豪。这种自豪感并非欧洲人理解的国家自豪,而是更深层次的精神纽带。
![]()
欧洲流传着诺亚方舟的传说,在危险降临时,他们祈求上天能降下奇迹造一艘巨轮,让自己能够幸免于难。但面临同样的自然灾害,在中国却有一个名叫“大禹”的普通人站了出来,他率领炎黄子孙走遍天下勘察水情,绘制山川地图,又带领民众疏通河道,将洪水引入大海。彻底将“团结胜天”的概念烙入中华民族的骨髓之中。
![]()
顺着这位英国教授的思路延展,中国历史上的确发生过三次民族大融合。第一次是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末期,中原各国互相征战讨伐,最终秦国崛起,始皇嬴政一统六国,开启了第一次民族大融合的序幕。
第二次是两晋南北朝时期,东汉末年战乱令中原百姓流离失所,人口大量难迁,匈奴势力强盛,时局动荡不堪。后来在一个世纪的文化贸易交流后,各民族逐渐融合,少数民族也大规模内迁和接受汉化。
![]()
第三次则始于宋元时期,中原王朝实力衰弱,北方民族愈加强盛。得益于宽松的民族政策和蒙古兴起,最终促进第三次民族融合,其影响范围之广甚至远超前两次。三次民族融合,进一步巩固了复杂统一的华夏民族。
从地理环境解析,华夏民族自古多灾多难,命运多舛,不像古埃及这般顺风顺水。国内的黄河历史上改道无数,洪水泛滥更是给历代王朝都带来了巨大困扰。
![]()
治水是一个浩大的工程,需要两岸部落齐心协力才能解决。幸存下来的古代先民们早就了然,想要平平安安的活下去,依靠个人力量是不行的,只有团结合力才能长存。
最后一个便是思想,中国自古推崇儒家思想,儒学也就成为了连接中国古今文化的重要桥梁。儒学是否公正、值得传承,在此暂且不谈,但它作为一个延续了2500多年的思想体系,的确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作出了巨大贡献。如果没有儒学,中国也有可能像其他三个文明古国一般,彻底消失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之中。
![]()
但到了现代,中国人民的凝聚力又主要体现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之下。无论是外敌侵略还是自然灾害,党政府总能在关键时刻审时度势、力挽狂澜,展现出超强的号召力和亲民力。
在领导层的带领下,全国亿万人民团结进取,稳步推进国家发展进步。未来中华儿女必将在和衷共济、同心同德,完成祖国的复兴大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