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健康:重构零售药房的社会价值》由中康科技・中康产业研究院于 2025 年 6 月发布,全文共 114 页,核心是探讨 “健康中国 2030” 战略与新医改背景下,零售药房从药品销售终端向综合健康服务平台转型的现状、价值及未来方向,明确其在国民健康事业中的核心定位。
一、行业现状与发展困境
(一)行业基础格局
- 规模与分布:2023 年全国零售药房达 66.7 万家,年服务 130 亿人次,承接 57% 的就医用药需求,连锁率提升至 57.8%。
- 经营态势:2024 年上半年销售规模同比下滑 3.9%,客流、客单价、盈利能力均面临压力,行业内卷严重。
(二)核心发展困境
- 外部挑战: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医保基金收支压力大,门诊统筹政策导致部分客流回流基层医疗机构;线上渠道分流,实体药房市场份额连续下降。
- 内部问题:门店数量饱和,店均服务人数降至 2113 人;行业集中度低,前百强市占率仅 58.8%,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专业服务能力不足,经营成本持续上升。
二、核心社会价值贡献
(一)保障药品可及性
- 覆盖多元需求:OTC 药品终端占比 70%,53% 消费者选择线下药房购买家庭常用药;“三高” 药物零售渠道占比升至 31.8%,DTP 药房 2023 年销售规模达 741 亿元,助力新特药普及。
- 应急保障作用:新冠疫情期间供应 1686 亿个口罩、68.7 亿盒感冒用药,成为防疫物资供应和健康监测哨点。
(二)降低医疗成本与负担
- 社会层面:以 6.7% 的医药总费用支出,满足 57% 的服务需求,分流医疗机构压力,减少医疗资源浪费。
- 个人层面:避免挂号费、检查费等额外开支,常见病自我药疗客单价远低于医院门诊费用,节省交通与时间成本。
(三)提供专业服务与就业
- 健康服务:超 90% 消费者认可药房药事服务,头部连锁建立超 1800 万份慢病管理档案,年举办数万场健康教育活动。
- 就业支撑:2023 年提供 266 万个一线岗位,吸纳超 9000 名应届毕业生,注册执业药师达 73.1 万人,配比率超 100%。
三、公众与业内态度认知
(一)消费者视角
- 核心需求:85.1% 有线下药房购药经历,43.2% 将其作为最常购药渠道,64.9% 认可其药品供应便捷性,47.2% 肯定其应急保障价值。
- 潜在期待:超半数消费者希望药房强化慢病管理、健康筛查等增值服务,94.5% 参与过药房健康教育活动。
(二)业内视角
- 价值认同:96.5% 业内人士认可其药品供应价值,92.2% 肯定专业服务作用,91.5% 认同其节约医疗成本的贡献。
- 发展共识:头部连锁普遍认为,药房应向社区健康服务、居家养老、中医药传播等方向拓展。
四、未来价值与发展方向
(一)核心拓展领域
- 养老与社区服务:承接居家养老健康需求,提供上门送药、用药指导、适老化改造等服务。
- 健康管理升级:践行药物警戒、回收过期药品,参与疾病早筛与真实世界研究,强化慢病一体化管理。
- 文化与产业融合:探索 “药房 + 中药” 模式,传播中医药大健康理念,打造特色健康服务生态。
(二)政策与行业协同
- 对接医改方向:响应 “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 分级诊疗,与基层医疗机构形成服务互补。
- 模式转型:形成公益性药房(保基本、低毛利)与专业化药房(高端药品、健康管理)双层格局。
报告总结与启示
报告清晰呈现,零售药房已超越单纯药品销售功能,成为国民健康体系的重要支撑,在保障供应、控制成本、专业服务等方面贡献突出。未来,随着老龄化加剧与医改深化,药房需加速向专业化、综合化健康服务平台转型。这既需要政策层面明确其价值定位、完善支持机制,也要求行业提升专业能力、创新服务模式,最终实现从 “卖药” 到 “守护健康” 的质变,为 “健康中国 2030” 目标提供更坚实的终端支撑。
报告节选
![]()
![]()
![]()
![]()
![]()
![]()
![]()
![]()
![]()
![]()
![]()
![]()
![]()
![]()
![]()
![]()
![]()
完整报告获取:三个皮匠报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