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原市杏花岭区某残疾人自主创业示范店内,工作人员正在为顾客兑换彩票。
山西经济日报全媒体记者 宋烨 摄
“残疾人不要躺在一个‘残’字上,不要躺在‘自卑’上,我们要用自己的能力创一番事业!”在太原市杏花岭区某中国体育彩票店内,肢体二级残疾的李少文笑容里满是笃定。
几公里外,巨轮街道富力华庭社区副书记徐婷婷一行正走向居民楼,边走边说:“大爷,我们来给您检查无障碍设施了!”
这样的场景,正在全省各地时时上演。“十四五”期间,我省将残疾人事业作为民生建设的重中之重,让温暖在街头巷尾静静流淌。而今,站在“十五五”的门槛前,这片土地上正在书写残健融合的崭新篇章。
“授人以渔”的就业革命
就业是民生之本,更是残疾人融入社会、实现价值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为促进残疾人就业创新,我省持续完善残疾人就业政策体系,先后出台《山西省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实施方案》《山西省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等一系列政策,做好促进残疾人高质量就业的制度保障。
据了解,为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我省全面落地全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情况联网认证“跨省通办”,推动用人单位和残疾人办事“少跑腿、好办事”。同时,组织开展专题培训,邀请中国残联、相关厅局及服务机构专家,围绕联网认证、就业优惠等政策内容进行系统授课,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我们今年举办的‘春季联合招聘会’为特殊群体提供了暖心支持。其中,‘无声面试区’配备专业残疾人手语翻译及职业评估师,通过技能测评与面试辅导,帮助听障人士展现职业潜力。山西白象集团等3家企业设立残疾人专岗,有20多位残疾人登记求职。”太原市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据统计,截至2025年一季度,全省城乡新增残疾人就业44493人,其中城镇19577人、农村24916人。
“我省残疾人就业创业网络服务平台已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省残联相关负责人欣慰地表示,“平台不仅部署在省政务云,高效对接‘三晋通’,还与中国残联、省人社平台互联互通,将政策宣传、职业评估、岗位推介等服务‘一网打尽’,这标志着我省残疾人就业服务全面迈入了数字化、网络化的新阶段。”
“点亮星光”的康复之路
康复是生命的重建,是残疾人打开希望之门的钥匙。“十四五”期间,我省着力构建精准化、全周期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持续增强基层医疗机构康复能力。
在残疾儿童康复方面,我省扎实推进“残疾预防重点干预和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救助工程”,将救助年龄范围从0—6岁扩面至0—15岁,实现“应救尽救”。五年来,累计投入中央和省级资金4.06亿元,为1.17万名0—6岁初筛阳性儿童提供免费筛查诊断,为4.72万人次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
运城市盐湖区的小潼,13个月大时被诊断为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在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后,她进入运城市残疾人康复中心进行系统训练。如今,小潼已顺利入读普通幼儿园,能与同龄孩子流畅交流。“真没想到孩子能有这么大变化!”她的家人激动地说,“是康复老师们的专业和耐心,让孩子看到了未来。”
此外,我省还积极发挥中医药在康复领域的独特作用。2021年4月,省卫健委、省体育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山西省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五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将残疾人康复纳入整体规划。截至目前,累计培训康复人才4000余人次,为“十五五”时期构建中西融合、覆盖全域、高效优质的康复服务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网格连心”的基层实践
“我们社区有79位残疾人,每个人的情况我都清楚。”在富力华庭小区,社工绳晓雪一边回访肢体残疾居民范平英,一边对记者说。这份底气,源于她对社区残疾人群体的细致关怀与“全程跟踪问效”的工作坚守。
范平英去年因户籍变动,居民养老保险一直无法正常领取,这让行动不便的她犯了难。绳晓雪得知情况后,与同事一起主动接手,全程跨市区沟通协调,跑流程、对接部门,最终顺利帮范平英解决了这个难题。
数据无声,却最能见证服务的广度与温度。据统计,截至今年5月30日,全省累计为出行不便的重度残疾人提供上门评残服务达38860人次。在不断提升服务便利性的同时,我省持续加强残疾评定和证件核发工作的规范化管理,通过系统性培训,不断提升评定医师和基层业务人员的专业水准与服务意识。
近日,刚刚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要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完善空巢老人、困境儿童、残疾人等群体服务保障体系;要加强公共设施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这为我省未来五年的残疾人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
“过去的工作模式常常是残疾人来找我们,现在是我们主动走出去,下沉到基层,深入到家中。”杏花岭区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五五’期间,我们将继续推动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努力让每一位残疾人都能感受到时代的温度,共享发展成果。”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省正用实际行动证明: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与内在温度,恰恰体现在它如何对待那些最需要帮助与关爱的成员。而山西的回答,写在每一位残疾人绽放的自信笑脸上,写在每一个融合共生、守望相助的和谐社区里,也写在这片古老土地日益焕发出的新时代文明光彩中。
山西经济日报全媒体记者 宋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