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枫湾APP: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一研究团队发布在《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的新研究,为“为何有人的病毒载量始终达不到不可检测水平”提供了线索。
该基于对8名接受ART后病毒载量未降至不可检测水平的HIV感染者的研究发现,血液中持续存在的HIV病毒并非是患者漏服药物或病毒产生耐药性导致的,而是源于一种隐蔽免疫成分——“自身反应性CD4+T细胞”。
血液中的病毒RNA使治疗复杂化
感染了HIV的CD4+T细胞会释放病毒RNA,导致血液中持续存在低水平的HIV RNA,这种现象被称为不可抑制性病毒血症(nonsuppressible viremia)。
该研究的主要作者、分子生物学家Fengting Wu博士表示,尽管病毒血症患者的病毒载量水平可能较低,但也不是仅靠增加ART药物剂量就能控制的。哪怕医生们竭尽全力,病毒RNA仍会持续存在于血液中。更令人困惑的是,病毒血症可能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才会显现。
不可抑制性病毒可能多年后才出现
研究中8名患者在出现持续性病毒血症之前,均已接受长期ART,中位治疗时间为23年。其中治疗时间最短的患者,不可抑制性病毒血症在其治疗第9年才出现;另一名患者则是在治疗31年才出现的。
然而部分经实验室确认存在不可抑制性病毒血症的参与者,在研究期间却没有表现出任何相关症状。部分参与者中,感染的CD4+T细胞未检测到病毒产生的原因,可能包括自身反应性感染细胞频率低、裂解物中不存在目标抗原,或抗原浓度极低。
更复杂的是,在HIV感染中,CD4+T细胞会进行自我复制(克隆扩增)。一小部分感染了HIV的CD4+T细胞能够存活并分裂,形成感染细胞克隆,进而构成病毒库,这是不可抑制性病毒血症的来源。
CD4+T细胞克隆驱动血液中的病毒RNA产生
研究团队通过研究患者自身反应性CD4+T细胞的成分,深入探究了HIV病毒库的性质。他们推断,如果能揭示这些细胞的成分,就能更好地理解病毒异常的原因。
研究人员制备了一种细胞裂解物,使细胞裂解以释放其内部成分。研究团队鉴定出了可作为抗原的蛋白质、蛋白质碎片以及细胞破碎物。
科学家们还在实验室中发现,CD4+T细胞中的前病毒对自体抗原具有反应性,进而导致了不可抑制性病毒血症。
前病毒是指像HIV这样整合到宿主细胞DNA中的病毒遗传物质,可长期潜伏,被“激活”后则会产生新病毒。
研究团队发现,当患者的T细胞接触到来自患者自身的细胞破碎物时,会开始产生HIVRNA。这种RNA与科学家从患者血液中分离出的病毒RNA相同。这表明自身反应性T细胞可能是不可抑制性病毒血症患者体内病毒物质的主要来源。这一发现促使科学家们得出结论,不可抑制性病毒血症是由CD4+T细胞克隆驱动的。
研究团队表示,这些发现促使我们未来开展更多研究,以更好地描述感染克隆对慢性抗原的反应特性,这些知识可能有助于制定个性化疗法,造福HIV感染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