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芬河夏天的痴缠,是还未见惯自在飞花的梦,倒见惯了无边丝雨的愁,连绵不断。阴天,雨天,花伞。走在铜绿色的雨声里,眼神因感冒而有些发晕,似小池塘漾开的涟漪。路人的脚印里都拓了心情。想的是老街,蛋糕店,咖啡馆。嘴里的苦,连喝水都是苦的。我平日素来不觉渴,喝不着水,要喝水时,却屯了一肚子苦水来,便要吃甜甜的东西。故而贪多了甜点,诸如脏包包,慕斯蛋糕,柠檬卷。这些吃食与绥芬河的下雨天最是般配。
绥芬河的步行街,名叫旗镇街,老一辈人叫龙须沟,而我称它为老街,听来多亲切。它位于绥芬河市中心广场和光华路之间,长百米、宽九米,街两侧聚集商贸与美食小馆。
老街历史可追溯到上个世纪初。1903年,清政府在绥芬河设立铁路交涉分局,1910年,俄国政府在此设立领事馆和海关,随着中东铁路通车,铁路员工、各国资本家、侨民和内地移民的迁入,绥芬河人口迅速增加,商贸活动也日益繁荣。上世纪20年代,绥芬河以其便捷的交通优势,宽松的政策环境,吸引了大批国内外客商云集于此。18个国家在绥芬河设立了贸易机构,有30多个国家在这里设立了代表处。至1928年,绥芬河已位居全国第八大口岸,被誉为“国境商业都市”。由于众多国家的机构悬挂各自的国旗,又被称为“旗镇”。
想着我是安静地坐在咖啡店里望向窗外的女子,手中不自觉地搅着咖啡匙,似有所待,似有所思,有故事的空间,颇为质感唯美。末了,疾驰而过的车溅起一滩水珠绣在衣服上,感到一阵针脚的冰凉。
雨停了。天气晴朗起来。每每至老街,只觉人间烟火十浓,是最接地气之处。水果鲜摊摆得明亮澄澈,俏皮可爱;菜市场五颜六色,品类齐全;两边小吃店的招牌和幌子,繁华耀眼,暖意温馨。尤其到了夏天,这条街就蒸腾起热闹气来。又以烧烤摊上升的缕缕香气最为热闹,直扑进人的胃肠里。我将双手背在身后,看着每一个摊位的名号,火爆大鱿鱼、长沙臭豆腐、烤面筋、脆皮鸡腿……安营扎寨的人,营造出人间烟火。坐着的站着的,贩卖的行走的,或庸常或平凡或任你是何种身份,这里只是平等的,每个人都努力地活着。
18国国旗曾在这里飘扬,如今都化作烟火。烟火升腾几丈高,笼罩住整个绥芬河的黄昏,缭绕啊缭绕,缭绕于周身,尽是市井味道。
月光如雪落,老街的青石板映着银亮的霜,徜徉不羁的烟火,我爱这一片土地爱得深刻。只怕这烟火太醉人,不记得我的出生和来过。套圈的地方已经没有人了,射击的摊位前还有人在打枪,给陶瓷涂色彩的是一对中学小情侣,卖古玩玉器的人和收破烂的人谈笑风生……我一路走一路看,我们有时候是生活本身,有时在生活之外。
老街里找个小店坐一坐,青石板上走一走,倒有疗愈之效,心情愉悦起来。是这样的,绥芬河的一处风景一处人情,就如小火慢炖着中药,先是香气沁入肺脾,精神上依赖些,再良液入喉,洗涤沉疴,回味处病除,不疾不徐,且心灵一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