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坛这两天突然炸出一个大瓜,前首相石破茂在接受《每日新闻》采访时放话说,明治维新的发动机不是自家勤勉而是甲午战争后从清政府掠来的二亿三千万两白银,消息一出日本舆论有点懵圈,中国网友却觉得这番自爆既罕见又扎心。
![]()
要知道,那二亿三千万两白银可不是小数目,是《马关条约》里明明白白写着的赔款,再加上后来“赎辽费”三千万两,总共二亿六千万两白银,折合成当时的日元差不多是三亿六千万日元。
这是什么概念?当时日本全年的财政收入也就八千万日元左右,这笔赔款相当于日本四年多的财政总收入,简直是一笔能让国家瞬间“暴富”的巨款。
而清政府呢?为了凑这笔钱,把老百姓刮得底朝天,本来就民不聊生,再加上高额赔款和利息,只能向列强借高利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国家命脉被死死掐住。
石破茂说这是明治维新的“发动机”,一点没夸张——没有这笔钱,日本的近代化根本不可能那么顺风顺水。
当年日本拿到这笔赔款后,那可是把每一分钱都用在了“刀刃上”:一半以上都投进了军事,海军、陆军疯狂扩军备战,买军舰、造枪炮,后来日俄战争能打赢,二战时能有那么强的军事力量,根源都在这儿;
剩下的钱,一部分用来创办工业,像著名的八幡制铁所,就是用赔款建起来的,直接奠定了日本钢铁工业的基础,带动了整个制造业的崛起;
还有一部分砸进了教育,普及义务教育,培养技术人才,为后续的发展攒足了人力;
甚至还拿这笔钱建立了金本位制度,稳定了金融市场,让日本彻底摆脱了之前财政拮据、经济脆弱的困境。
说白了,日本所谓的“勤勉奋斗”,是踩着清政府的尸骨、吸着中国百姓的血汗才撑起来的,没有这笔掠夺来的赔款,明治维新可能早就因为缺钱而举步维艰,日本能不能成为后来的强国都得打个大大的问号。
可日本这些年是怎么宣传的?把甲午战争说成是“文明对野蛮的战争”,把赔款说成是“正当的战争补偿”,课本里对掠夺的细节一笔带过,反而大书特书明治维新的“辉煌成就”,把自己塑造成“靠实力崛起”的正面形象。
几代日本人就在这种扭曲的历史叙事里长大,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家引以为傲的近代化,起点竟是一场赤裸裸的掠夺。
所以石破茂这话一出来,日本舆论才会懵圈——他们接受不了自己的民族骄傲,竟然是建立在对邻国的抢劫之上,更接受不了自己一直信奉的“勤勉神话”,其实是自欺欺人的谎言。
而中国网友的扎心,那可是刻在骨子里的疼。二亿三千万两白银,不是数字,是无数中国百姓的口粮、血汗钱。
当年清政府为了赔款,加重赋税,苛捐杂税压得老百姓喘不过气,多少家庭卖儿卖女、流离失所;而这些钱被日本拿走后,却变成了打向中国的枪炮、侵略中国的资本。
后来的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日本能那么嚣张地发动侵华战争,靠的就是明治维新打下的基础,而这基础的第一块砖,就是从中国掠来的白银。
石破茂的话,相当于当着全世界的面承认了“日本的崛起,是靠抢中国发的家”,这不是在揭历史的伤疤吗?
中国网友之所以觉得罕见,是因为日本政客向来对历史问题躲躲闪闪,要么含糊其辞,要么直接否认,像石破茂这样直白点出“赔款是明治维新发动机”的,真是破天荒头一回。
更讽刺的是,日本一直以来都在回避这段掠夺史,甚至还想美化它,可偏偏是自己的前首相站出来“自爆”。
现在日本舆论吵得不可开交,有人骂石破茂“破坏国家形象”,有人试图辩解“赔款只是助力,主要还是靠自己”,可事实就摆在那儿:没有这笔巨额赔款,日本的明治维新根本达不到后来的高度,工业、军事、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都无从谈起。
石破茂的话,不过是说出了被日本掩盖了一百多年的真相而已。
中国网友的扎心,还在于这种“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的屈辱感——清政府当年的软弱无能,让国家蒙受奇耻大辱,而这笔赔款养肥了侵略者,反过来又让中国承受了更大的灾难。
直到现在,日本还有人不愿面对这段历史,不愿承认掠夺的事实,而石破茂的“自爆”,虽然罕见,却也让更多人看清了日本近代化的真实底色:所谓的“勤勉崛起”,不过是包裹着掠夺本质的谎言,而那段刻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伤痛,永远不会因为时间流逝而被抹去。
这大概就是中国网友既觉得罕见,又忍不住扎心的原因——真相虽然迟到了一百多年,但被侵略者自己说出来,依旧像一把钝刀,反复切割着民族记忆里的伤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