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一直搞不明白,为啥自己的主力战机F-35刚从日本基地起飞,飞行不到200公里,就能被我们的监测站清楚地侦察到了。 东海上空,总有那么些飞机想低调过境,可热乎劲儿一出来,就全露馅了。F-35号称隐身王牌,从日本基地刚腾空,飞不到两百公里,我们监测站就盯得死死的。这背后藏着啥门道?是技术碾压,还是布局巧妙? 2017年11月,第一批十二架F-35A就落户那儿,带着三百多地勤,基地跑道直通海面,飞机一出动就直奔东海。2023年3月,又从美国艾尔森基地轮换来一批,规模不小。美军这步棋,明着是加强西太空中力量,实际就是想在我们防空识别区边上转悠,探底细。F-35设计上靠机身形状和吸波涂层,雷达截面小得像乒乓球,对高频雷达确实难缠。可这家伙的普惠F135发动机,推力大但尾喷口热辐射高,尤其是起飞爬升时,温度直线上千度,红外信号跟灯泡似的亮堂。 我们这边,早有准备。沿海监测站布得密,陆基雷达、海基平台齐上阵,覆盖东海大片区域。2024年国防大学模拟推演,三座上海周边雷达就能在180公里外抓到F-35,非隐身目标更远达450公里。多频段协同,低频量子雷达不吃涂层那一套,算法优化过滤海杂波,精度高。美军飞机从嘉手纳起飞,信号一飘过来,屏幕上方位角、距离全现形。美军内部报告翻来覆去,也想不明白为啥这么快就现原形。 再看红外这块,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模拟台海场景,F-35机身涂层把温度压到7.85摄氏度,常规红外难抓,但发动机排气羽流热得烫手,中波红外波段暴露无遗。2025年2月,南华早报报道,我们平流层飞艇上装汞镉碲探测器,从两千公里外就能闻到这热味。飞艇浮在20公里高空,视角广,持久悬停,成本低,比美军预警机性价比高。F-35从日本起飞的上升段,热信号最明显,跑都跑不掉。美军以为隐身就全谱隐形,其实红外和低频是死穴。 具体到那次东海事件,2024年夏末,两架F-35C从嘉手纳起飞,编队靠近中线。我们防空系统先警报,歼-16梯队升空拦截。央视2025年10月2日专题片首次确认,歼-16火控雷达直接锁定两架F-35,分两次交汇。第一次超巡接近,雷达开机,导弹图标亮起,对方试图侧翼,但锁定稳住。第二次距离拉到10-15公里,歼-16用滚筒机动脱锁反制,又双双锁定。F-35编队犹豫后掉头撤,之后这型号在中国近海巡航记录就少了。观察者网分析,可能是F-35C海军型,航母起飞习惯吻合。歼-16相控阵雷达和电子战吊舱,专治隐身,机动强,挂PL-15导弹射程远,实战价值大。 这不是头一回了。美军F-35进驻日本岩国基地后,我们全程盯梢。2017年首批部署,外媒就说中美空域较量开打。那时量子雷达原型已测试,100公里外抓隐身信号。美军想用F-35B垂直起降,灵活进东海,可我们沿海雷达网升级,米波和VHF频段布满,F-35高频优化碰低频就现形。2025年5月,中国电子战系统曝光,6G技术针对F-35传感器融合,干扰雷达到红外整合。 从大局看,这反映空域博弈常态化。美军巡航打自由航行旗号,频次高,靠近识别区,挑战底线。我们回应专业,驱离不误伤,但锁定是明确警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东海公域管理权在我们手里。美军报告避谈细节,只说“意外接近”,内部肯定头疼。F-35项目超支,单价上亿,现在隐身神话破,升级成本更高。反观我们,歼-20和歼-16双剑合璧,空警-500覆盖广,数据链实时共享。2025年委内瑞拉事件类似,那边用我们雷达锁死逼近F-35,美军五次下令开火都没成。 技术上,我们多谱段探测持续投入,低频雷达穿透涂层,红外捕捉热特征,融合算法海杂波过滤达95%。平流层飞艇补充盲区,2025年10月量子单光子探测器投产,提升隐身追踪。歼-20歼-16协同,数据链优化响应,美巡航频率降,东海稳定有保障。维护国家安全,靠的就是自主创新和技术自信,这套监测布局,让任何挑衅都无处遁形。 #MCN双量进阶计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