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处理千方高浓度中药废水处理方案与漓源环保实践
面对 COD 高达 8000mg/L、悬浮物密集的中药制药废水,一套科学组合的污水处理工艺不仅能稳定达标,还能变废为宝。在中药制药企业,每天产生 1000 立方米的高浓度废水是一项严峻的环保挑战。这类废水化学需氧量(COD)浓度高达 8000mg/L,含有大量药渣、植物纤维等悬浮物(SS),色泽深,直接排放将对水体生态造成毁灭性打击。根据《中药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6-2008),废水必须经过严格处理才能排放,这要求企业采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处理工艺,实现环保合规与效益提升的双重目标。
一、中药制药废水特性与处理难点
要有效处理中药废水,首先需深入剖析其独特水质特性与核心治理痛点:
- 污染物成分复杂:废水源于药材清洗、煮提、萃取和设备冲洗等环节,核心污染物包括多糖、苷类、生物碱等植物活性成分,以及药渣碎屑、植物纤维等悬浮物,导致 COD 与 SS 浓度居高不下。其中 COD 稳定在 8000mg/L,SS 浓度最高可达 4000mg/L,色度深且异味明显。
- 可生化性中等偏难:BOD/COD 比值约为 0.3-0.4,难降解有机物占比高,单一生物处理工艺难以实现高效降解,需通过预处理提升可生化性。
- 水质水量波动大:受药材批次、生产工艺调整影响,COD、SS 浓度及排放量波动幅度达 ±20%,对处理系统的抗冲击能力提出严苛要求。
- 悬浮物干扰严重:大量植物纤维与药渣碎屑易造成管道堵塞、设备结垢,还会遮蔽微生物,干扰生化系统的代谢过程,必须进行针对性预处理。
![]()
二、日处理千方高浓度中药废水的系统工艺
针对每天 1000 立方米、COD 8000mg/L 的高浓度中药废水,采用 “预处理 + 厌氧生物处理 + 好氧生化处理 + 深度处理” 的组合工艺路线,层层递进破解治理难题:
(一)预处理:混凝气浮工艺 —— 破除悬浮物干扰
预处理作为 “先锋部队”,核心目标是去除 SS、色度及部分 COD,为后续生化系统创造良好环境:
- 混凝与絮凝阶段:精准投加 PAC(聚合氯化铝)与 PAM(聚丙烯酰胺)复合药剂。PAC 水解生成 [Al₂(OH)₅]+ 等高价络合物,快速中和水中胶体颗粒表面电荷,使其失去稳定性;PAM 通过 “吸附架桥” 作用,将细小胶体集结为大尺寸、易分离的絮体,药剂投加量根据实时水质动态调整。
- 气浮分离阶段:采用高效溶气气浮装置,产生直径 20-50μm 的微气泡,气泡与絮体充分结合后,因整体密度小于水而上浮至水面,通过自动刮渣系统完成固液分离。该装置溶气效率高,絮体捕捉率达 95% 以上。
- 处理效果:可去除 80% 以上的 SS、60-70% 的色度及 50% 的 COD,将废水 COD 从 8000mg/L 降至 4000mg/L 左右,SS 降至 800mg/L 以下,有效避免后续设备堵塞,大幅减轻生化系统处理负荷。
![]()
(二)主体处理:UASB 厌氧工艺 —— 高效降解高浓 COD
针对预处理后仍高达 6000mg/L 的 COD,采用 UASB(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作为主体处理单元,兼顾高效降解与能源回收:
- 反应机理:依托厌氧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分四阶段完成大分子有机物降解 —— 水解阶段(纤维素、多糖分解为单体化合物)→酸化阶段(单体化合物转化为有机酸)→产乙酸阶段(有机酸生成乙酸)→产甲烷阶段(乙酸分解为 CH₄与 CO₂)。
- 核心设计:总有效容积 1200m³(2 座 600m³ 反应器并联),停留时间 28.8h,容积负荷控制在 8-12kgCOD/m³・d,适配高浓有机废水特性;反应器顶部设置 “伞形三相分离器”,高效实现沼气(气)、处理后废水(液)、厌氧污泥(固)的分离,避免污泥流失。
- 核心价值:COD 去除率稳定在 80-85%,将废水 COD 从 6000mg/L 降至 800-100mg/L;每降解 1kgCOD 可产生 0.35m³ 沼气(甲烷含量约 60%),日产生沼气约 1120m³,可回收用于车间供暖或沼气发电,实现能源资源化。
![]()
(三)深度处理:A/O 好氧工艺 —— 除碳脱氮双重达标
为解决 UASB 出水残留的 COD 与氨氮问题,采用 A/O(缺氧 - 好氧)生物脱氮工艺,实现 “除碳 + 脱氮” 双重目标:
- 缺氧段(A 段):有效容积 800m³,停留时间 19.2h。在无曝气条件下,反硝化菌以废水中残留的有机物为碳源,将好氧段回流的硝态氮(NO₃⁻)还原为氮气(N₂),同时将未完全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进一步分解为小分子,提升后续好氧处理效率。
- 好氧段(O 段):有效容积 1000m³,停留时间 24h。通过曝气维持溶解氧(DO)在 2-3mg/L,自养型硝化菌将废水中的氨氮(NH₄⁺)氧化为硝态氮(NO₃⁻);部分硝态氮通过回流泵返回缺氧段用于反硝化,回流比控制在 200-300%;同时好氧菌将小分子有机物彻底氧化为 CO₂与 H₂O。
- 处理效果:COD 去除率达 85-90%,将 COD 从 600-800mg/L 降至 60-80mg/L 以下;氨氮去除率超 80%,确保出水氨氮 < 5mg/L,各项指标接近排放标准。
![]()
(四)末端保障:活性炭吸附工艺 —— 精准把控出水品质
针对 A/O 出水仍存在的轻微色度与微量难降解有机物,采用活性炭吸附工艺作为末端保障:
选用柱状活性炭(比表面积 > 1000m²/g),利用其多孔结构通过物理吸附作用,截留水中残留色素、小分子有机物及部分异味物质。该环节可进一步降低 COD(去除率 10-15%)与色度,最终出水 COD<65mg/L、色度 < 50 倍、SS<30mg/L,确保各项指标稳定满足《中药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6-2008)要求。
三、漓源环保的专业技术与实践案例
在中药制药废水处理领域,漓源环保凭借近 20 年的工业废水治理经验与专项技术积累,成为众多企业的首选合作伙伴,为日处理 1000 方高浓度中药废水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一)核心技术定制化优化
针对中药废水 “高浓 COD、高 SS、难生化” 的特点,漓源环保进行专项技术升级:
- 混凝气浮工艺改良:研发 “高效溶气气浮设备”,优化微气泡生成系统,气泡直径控制在 5-10μm,与传统设备相比,SS 去除率提升 10%-15%,同时减少药剂用量 20%,降低运行成本。
- UASB 反应器创新:采用 “三相分离器 + 颗粒污泥驯化技术”,自主培育耐高负荷厌氧颗粒污泥,沉降速度达 10-15m/h,COD 去除率稳定在 85% 以上,沼气产率提高至 0.35m³/kgCOD,能源回收效率显著提升。
- A/O 工艺智能调控:搭建 “DO-ORP 联动监控平台”,实时监测缺氧段 ORP 值与好氧段 DO 浓度,自动调整缺氧段碳源投加量与好氧段曝气强度,应对中药废水水质波动时,出水达标率仍保持 100%。
![]()
(二)全流程服务保障体系
漓源环保提供 “前期诊断 - 方案设计 - 设备安装 - 调试运维” 全周期服务,确保项目高效落地:
- 前期诊断:通过连续 72 小时水质监测,精准分析中药废水的 COD、SS、氨氮波动规律,结合企业原有处理站设备现状,避免 “盲目扩建”,最大化利用原有设施,降低投资成本。
- 中期落地:采用模块化设备设计,如可移动式 UASB 反应器、集成式 A/O 单元,缩短施工周期 30%,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的影响;设备材质选用 FRP、316L 不锈钢,适配中药废水腐蚀性环境。
- 后期运维:配备远程监控系统,实时监测处理站出水水质与设备运行状态,出现异常时 2 小时内响应;每季度现场巡检,提供微生物活性检测、设备维护、药剂优化等增值服务,同时为企业运维团队提供实操培训。
(三)典型案例与经济效益
某中药制药企业日排放 500 立方米中药废水,原水 COD 8000mg/L、SS 3500mg/L,采用漓源环保 “混凝气浮 + UASB+A/O + 活性炭吸附” 工艺进行改造升级:
- 处理效果:出水 COD 稳定在 60mg/L 以下,SS<25mg/L,氨氮 < 4mg/L,各项指标优于国家标准;
- 运行成本:吨水处理成本控制在 3.5 元 / 吨水,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5-8 元 / 吨水);
- 能源回收:沼气年回收量约 20 万立方米,用于车间供暖,年节约能源成本超 8 万元。
对于日处理 1000 立方米的大型项目,通过沼气回收利用,预计可抵消 30% 的能耗成本,同时若增设反渗透回用系统,回用水率可达 50%,年节约用水 18 万立方米,实现 “环保合规 + 降本增效” 双赢。
![]()
四、总结与展望
日处理 1000 方高浓度中药废水的治理核心,在于 “针对性破解高 SS 干扰、高效降解高浓 COD、稳定应对水质波动”。“混凝气浮 + UASB+A/O + 活性炭吸附” 组合工艺,既保障了处理效果的稳定性,又通过沼气回收实现了资源资源化,是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优选方案。
中药制药废水治理的未来在于资源回收与能源化。随着环保要求日益严格,企业需要像漓源环保这样兼具技术深度、丰富实践与持续服务能力的合作伙伴,将环保瓶颈转化为绿色竞争力。漓源环保将持续深耕中药废水处理技术创新,优化工艺组合与智能调控系统,为企业提供更高效、更经济的定制化解决方案,助力中药制药行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