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允许中国在AI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我们将失去一切。”这是美国极右翼智库“安全政策中心”高级战略分析师迈克尔·沃勒(此人还是美国前中央情报局特工),于11月11日的福布斯新闻节目中,散布的又一道“中国人工智能威胁论”。
![]()
虽然,沃勒这话意在诋毁中国的AI技术发展。不过,就其中关于“中国可能占据该领域主导地位”的预测而言,倒也并非全无道理。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中美在AI领域的对比
首先可以确认的是,当今世界只有中美两国在AI领域存在竞争形势。其余国家因为不具备打造AI全产业链的实力,所以也就很难参与到这场竞争之中。
也就是说,未来中美两国谁在AI领域取得关键性突破,谁就能够实实在在的主导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
那么就目前而言,中美两家究竟是谁更占优势呢?这或许就要提到沃勒在节目中所说的“制造AI运行所需硬件的物理元素”了。
![]()
AI运行的第一个关键元素无疑是算力,而算力的关键则是先进制程芯片,这方面目前的确是美国保持着领先。
所以美国才会为维持住这一优势,在多年间不遗余力的遏制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以防中国实现超越。如,采取禁售高端芯片、严控关键设备和技术流入等。
但是,这一系列的打压手段并没能阻止中国的自力更生。经过多年努力,中国终究还是依次完成了7nm、5nm芯片的攻关以及各种规格的HBM内存的制造。
预计到2027年,中国还将能够完成EUV光刻机自主生产的目标。届时,美国在芯片制造上的优势将不复存在,反而有可能被中国后来居上的产能碾压。
而AI产业的另一个关键在于电力,这方面却是中国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
因为相比之下,中国是几十年来持续不断投入电力基础建设,美国则是由于制造业衰退而导致了数十年基础建设迟滞、电网设施供应短缺。
以上所说的还只是“AI运行所需的硬件”中最为关键的两项,而AI产业想要长足发展,还需要两项关键的软件:场景应用和理科人才。
场景应用事关AI的生命力,是否能够从场景应用中获得足够的反馈数据,决定着AI能否进行有效的迭代更新。
而纵观全世界,唯有中国这个最强工业体、最全产业链、最多应用场景,才能满足AI对数据模型的需求。
![]()
反观美国,由于其去工业化几十年,制造业早就成了铁锈带,已经没有足够的场景应用可供AI进行迭代更新了。
至于人才方面,中国现已是全世界理科人才最多、最集中的国家,这一情况同样得益于国家几十年来尤其重视数理化的教育方针。
相比同时间段里美国教育轻理重文的后果,中国显然已经在专业人才储备方面,完成了对美国的碾压。
“中国人工智能威胁”纯属信口雌黄
综合前面所说可以预测,美国现有的局部领先很可能只是短暂的,被中国超越也许只是时间问题。
但沃勒口中所谓“美欧若在AI领域落后,全世界将受中国支配”的话,实属信口雌黄、危言耸听。
因为AI的发展是世界性的,中国只是能比美国把它制造得更完善、发展的更全面、应用得更广泛而已。
![]()
沃勒有意将一种需要全球各个国家齐心合力、共同发展的科学技术,强制进行了政治化、武器化。
从而给美欧国家制造没由来的焦虑,妄想这些国家能够采取一致的打压行动、及时遏制中国AI事业的发展。
殊不知,此前美国就已经采取过打压中国芯片产业的行动了。结果反而是促使中国放弃了对进口芯片的依赖,转而大力投入自主创新。如今就算沃勒图谋得逞、美国故技重施,最后的结果和之前也不会有什么两样。
![]()
而如果美国为了维护霸权,在AI领域也要搞什么三六九等,那等于是固步自封。因为没有中国的电力、场景、人才等的参与,AI的整体发展必然有所缺陷,美国的AI产业同样得不到真正的长进。
与其如此,不如秉持一种开放合作的态度,大家以各自所长、精诚合作,说不定可以事半功倍呢?
结语
世界早就不是一个个独立的孤岛,很多领域都需要全球化的合作。沃勒的危言耸听也好,美国的一意孤行也好,最终都是害人害己的逆流。
![]()
早些纠正错误、顺应潮流、合力让AI造福全人类,这才是令中美都好的选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