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境里喊出的一句话,比真枪实弹还提气;冰天雪地里倒下的那个人,比山还沉,压在每个中国人心里。这不是编的,是杨靖宇将军用命刻在历史上的事儿。
杨靖宇原名叫马尚德,打小在河南确山长大,家里穷得叮当响,却跟着老师学了不少爱国的理儿。1926年他先入了共青团,跟着大伙闹确山农民运动,转年5月,也就是1927年,正式成了共产党员。后来组织派他去东北搞抗日,那时候东北早被鬼子占了,老百姓活得猪狗不如,鬼子烧杀抢掠不算,还搞“归屯并户”,把村民都圈到指定村落,就是想断了抗日队伍的活路。杨靖宇看在眼里,心里像火烧似的,拉着一群弟兄钻进深山老林,成了鬼子眼里最扎手的“钉子户”。
1936年2月,按中共中央的意思,东北人民革命军改成了东北抗日联军,杨靖宇当第一军军长兼政委,到了7月又升成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他带着队伍在白山黑水间钻来钻去打游击,今天端个鬼子哨所,明天炸个运输线,把日军搅得鸡犬不宁。鬼子恨他恨得牙痒痒,1939年直接调了7.5万人马,在东南满搞“野副大讨伐”,又是飞机又是地面围剿,用“壁螽战法”把圈子越缩越小,还悬赏重金要他的人头。可杨靖宇压根没当回事,常跟战士们说:“咱多扛一天,老百姓就多一分盼头,鬼子就多一分怕头。”
![]()
1939年的冬天,东北雪下得没膝盖深,气温低到零下三四十度,哈口气都能冻成冰。鬼子趁着大雪封山,把围剿的劲儿提到最大,抗联的密营(就是隐蔽的营地)全被端了,粮食、弹药、药品断得干干净净。战士们缺衣少食,有的冻得脚指头掉了都不知道,有的饿得起不来身,只能趴在雪地里喘气。杨靖宇把队伍拆成几股想分散突围,可鬼子跟疯狗似的,咬着不放。
![]()
1940年1月,杨靖宇身边就剩没几个人了,粮食早就见了底,他们只能挖树皮、剥草根,实在撑不下去就嚼棉絮填肚子。到了2月22号,伪濛江县保安村的牌长赵廷喜,上山砍柴时撞见了杨靖宇,他看着杨靖宇冻得发紫的脸,劝道:“将军,投降吧,鬼子说了,投了就给你大官做。”杨靖宇瞪着他,声音哑得像砂纸磨过,却带着股狠劲:“我是中国人,绝不当亡国奴!你还有点良心就别帮鬼子干事。”赵廷喜没听劝,下山就直接给鬼子报了信。
2月23号下午3点半,鬼子顺着赵廷喜指的路,把杨靖宇围在了濛江县三道崴子。那时候他身边已经没警卫员了,就剩他一个人,好几天没沾过粮食。鬼子喊着劝降,杨靖宇二话不说,端起枪就冲了上去。仗打了差不多一个小时,他身中数弹,却还靠着大树站着,双手死死攥着枪,眼睛瞪着鬼子,跟要吃人似的。
![]()
鬼子指挥官岸谷隆一郎还想活捉他,又喊了一遍劝降的话。杨靖宇靠在树上,喘着粗气,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吼道:“区区日本四岛,断无亡我中华之力!”话音刚落,鬼子的子弹又扫了过来,他轰然倒地,年仅35岁。
鬼子把杨靖宇的尸体抬回去,想看看这硬骨头到底吃了啥撑到现在。他们剖开他的肚子,里面一粒粮食都没有,只有没消化完的树皮、草根,还有能看清纹路的棉絮纤维。岸谷隆一郎当场就傻了,后来这小子不光下令把杨靖宇的头颅铡下来,送到伪满新京(就是现在的长春)示众,自己还天天做噩梦,没法子,又用楸木刻了个假头,拼在遗体上,立了块木牌写“杨靖宇之墓”,其实就是为了向上级交差,安抚老百姓。
杨靖宇牺牲后,他的遗言在东北抗日队伍里传开了,战士们抱着枪哭,哭完抹把脸,接着跟鬼子干。老百姓也听说了,冒着杀头的风险给抗联送粮食、送衣物,嘴里念叨着:“杨将军没白死,咱不能让他的血白流。”1946年,为了纪念他,东北民主联军通化省政府批了,把濛江县改成了靖宇县。
![]()
新中国成立后,杨靖宇的遗骨迁到了通化烈士陵园,每年都有无数人去祭拜。当年跟着他打仗的老兵,到了晚年还拉着孩子讲杨靖宇的故事,讲那句“区区日本四岛,断无亡我中华之力”。而那个告密的赵廷喜,1946年2月23号,被东北民主联军拉到杨靖宇坟前枪决了,也算是给英雄报了仇。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