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闵王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位君主,最终被楚国将领淖齿杀死,差一点让齐国亡国!
齐闵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遭遇呢?
不得不说,成功的领导大多相似,而失败的领导也往往也基本相同。
齐闵王身上有5点非常典型的教训,值得我们领导引以为戒!
![]()
1,刚愎自用,不听人劝。
齐闵王在位初期齐国强盛,但他逐渐独断专行。到了统治后期,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刚愎自用,导致国家由盛转衰。
大臣提意见,他不听不说,还毫不客气地处死大臣,最终再也没人敢给他提意见,只剩下阿谀奉承之辈。
这也导致了齐闵王的决策脱离实际。
尤其是在灭掉宋国之后,他开始南面侵犯楚国,西边又跟韩赵魏发生摩擦,还想吞并二周成为天子,这也引来了诸侯的敌对。
而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听不进臣子的意见。
对于领导来说,一定要保持开放心态,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鼓励团队提出不同意见。尤其是在春风得意的时候,更要倾听不同的声音。
2,战略目标一定要量力而行,避免过度扩张
齐闵王在灭掉宋国之后,沾染了宋康王的“疯病”,觉得自己了不起、强大,开始四处树敌,招惹楚国、韩、赵、魏等国家,引发了诸侯的敌对。
加上齐宣王时期,齐国曾经入侵燕国,把燕国搞得残败不堪。
而燕昭王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奋图强,燕国已经具备了复仇的实力。
接下来,乐毅组建五国联军攻打齐国,齐国大败,齐闵王逃离齐国。
而齐国更是被燕国打得只剩下莒城和即墨两个城池,几乎要亡国了。
这就告诉我们领导,理性评估自身实力与外部环境
领导者必须理性评估自身的实力和外部环境,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目标。扩张要循序渐进,不能为了追逐短期利益而忽视长期风险。
3,维护联盟以及合作伙伴关系
齐闵王四处招惹诸侯,外交反复无常,先是跟秦国争霸,接着与邻国结怨,最后甚至背叛盟友,导致被诸侯孤立,出现五国伐齐的局面,齐国却没有任何外部援助。
对我们领导来说,一定要注意维护合作伙伴关系,保持个人和企业信誉,否则在竞争中容易被孤立,出现重大危机。
4,权力缺乏制衡
齐闵王集权于一身,齐国的命运完全由他个人决定,权力没有制衡,极易带来巨大风险。
齐闵王不听臣子的意见,做出了错误的决策,招惹了一圈诸侯,最终给齐国带来了灭顶之灾,导致整个系统迅速崩盘。
这就告诉我们领导制度的重要性,靠个人能力不如靠科学的决策制度。
如果权力没有制衡和监督,过度集中的权力往往会给整个团体带来极大的风险。权力一旦失去制衡,距离崩盘,往往也就不远了。
5,关注民生,稳固执政基础。
楚国大将淖齿在处死齐闵王时,连续问了他几个问题:齐国发生各种天灾,齐闵王知不知道?齐闵王说“知道”,但是却不管。
天崩地裂,天上降血雨他知道,地上出现地震,地下水都喷出来了,他也知道,有人在宫门口哭喊他也知道,但是,他却置之不顾。
这就是不把基层当回事啊!
最终的结果就是,在五国联军打过来的时候,齐国的军队没什么战斗力,一触即溃,临淄更是以极短的时间陷落,民众也没有丝毫的抵抗意志,仅仅一场败仗,就让齐国立刻土崩瓦解。
这告诉我们领导:组织的长期发展依赖于基层的支持。
没有基层的支持,你是谁的领导?谁是你的下属?
所以,保证基层的福祉,才能凝聚人心,应对外来的危机。
做领导,一定要懂得以史为鉴呀!
可以说,齐闵王败于权力的傲慢。
那么,我们做领导,在日常管理中,如何以史为鉴呢?
1,保持谦逊自省,尤其是在我们顺风顺水的时候,更要警惕傲慢。
2,建立制度的韧性,通过科学、稳健的制度,降低个人失误对组织的冲击。
3,平衡短期与长期利益,不要为了追求功绩而透支未来资源,更要注重长期发展。
4,重视软实力,一个团体的凝聚力和文化价值观是组织保持韧性的基础。
历史不是简单重复,但人性与权力的逻辑古今相通。
对我们领导来说,一定要明白:真正的强大源于内在的清醒与克制,而不是外在的强势与扩张!
每天5分钟,汲取《资治通鉴》智慧,破解管理难题。
关注我,每天为你解读《资治通鉴》中的领导智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