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一走,我们仨兄妹像同时被拔掉电源的插座,突然不知道怎么插电。
![]()
葬礼后第二天,谁提议的端午聚餐?
![]()
没人出声。
群里静得能听见微信呼吸灯。
我猛地意识到:那个每天转发“早安心语”、逼着我们报平安的群主退群了——原来她就是插头。
剑桥2023年的报告说,情感协调能力强的妈妈,子女成年的手足亲密度高37%。
我觉得他们写得太客气。
事实是,我妈在,吵架就是吵给她听;她不在,连吵架都觉得亏电。
老三和我已经半年没说话,就为老房子漏水的三千块。
搁以前,她甩一句“我煮红豆汤,喝完你们再吵”,我们就乖乖坐下。
今天,谁熬汤?
老好人不一定是最年长的。
我们家长姐五十五,小时候抢零食最狠,现在却天天在群里晒孙女的歪头自拍,发两百块红包逼抢。
她就是新版“数字纽带人”。
北师大调研说,智能家居多的家,兄弟姐妹亲密度高29%,我猜背后还是那个肯花时间的人。
长姐把我们拉进摄像头,盯着老爸吃药,骂完老三转头夸他买的血压仪真准。
镜头那边,老头子笑得像吃到糖的小孩。
代际差距也偷偷洗牌。60后讲究“必须聚”,90后只想“你懂我”。
可两组人都得承认:你不伸手,对面不会长手。
哈佛白皮书写得直白,每周主动联系3次的人,亲情满意度82%。
我试过,给老三发“哥,周末去打边炉?
”,发出去那一刻手心出汗,像第一次加女生微信。
他回了一个“okk”,顺带把漏水维修账单转我。
那顿饭我们抢着买单,隔壁桌看不出我们半年不说话。
说到底,亲情跟健身卡一样,买了不练照样长胖。
德国那项20年追踪说,一直保持联系的家庭,成员抑郁少四成,寿命多两年。
我不图长寿,就想以后病床上有人帮我关手机响铃。
今天先练第一步:群里甩一句,明晚七点半,老娘的拿手菜我复刻,敢吃辣的来。
插头在哪?
就在我手指下。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