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
“掌公主”一掌扇出10亿播放,“英宝”一声“妈”喊出50亿票房——这些在短剧里大放异彩的中老年演员,背后站着数以亿计、愿意为他们付费的的同龄观众。
近日,#微短剧市场规模破500亿#词条冲上热搜,首超电影票房。令人惊讶的是,数据显示,老年观众付费比例超四成,成为短剧消费的主力。与此同时,《回到70年代霸道婆婆带我飞》播放量突破10亿,53岁的“霸道婆婆”李敏、56岁的“妈宝男”屈刚接连出圈。
这背后,是一个意味深长的转变:当中老年人不仅是屏幕前的观众,更成为故事里的主角时,他们终于从“背景板”走到聚光灯下,“上桌”了。
![]()
还记得短剧里的公公婆婆吗?他们曾是标准的“工具人”——催婚的父母、重病的老人、需要被照顾的祖辈,在主角的光环下黯然失色。
如今,他们站到了舞台中央。
53岁的李敏在《回到70年代霸道婆婆带我飞》中,不仅能文能武,更以一集10个巴掌的频率对反派输出,被观众封为“掌公主”。她的表演需要细腻到连扇巴掌都要演出不同层次,因为担心观众审美疲劳。
56岁的屈刚在《十八岁太奶奶》系列中,既是扶着拐杖上家法的威严家主,又是对18岁少女喊妈的“老小孩”。这些专业演员的加入,让短剧的表演质量跃升了不止一个档次。
![]()
屈刚
数据显示,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达6.62亿。其中,老年观众不仅是观看的主力,更是付费的主力——占比超过四成。他们有稳定的收入和充足的闲暇,更有为“合胃口”的内容买单的意愿。
他们为什么愿意付费?
因为这些故事,说的就是他们自己的人生。
在《回到70年代霸道婆婆带我飞》中,另一位中年女性角色“传统女人”孙翠红引发了观众的深度共情。这位爱穿粉红衬衣、梳着双马尾的丧偶女性,一边在丈夫遗像前反复念叨“我是一个传统的女人”,一边与年轻男二产生情感纠葛。
“‘我是一个传统的女人’,好笑的同时也觉得可悲。”这是不少观众的心声。这句黑白颠倒的魔性口头禅,恰恰揭示了一部分女性常年被压抑的欲望与挣扎。
![]()
中老年观众为何对这些短剧情有独钟?
答案在于:情感代偿。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中老年人面临的是身份的失落、情感的空白和社会的边缘化。他们从职场退出,在孩子离家后陷入空巢,在社会话语体系中逐渐失声。
而在短剧里,他们看到了另一个自己——
他们是掌控一切的“霸道婆婆”,是家族中一言九鼎的“家主”,是能重新拥抱爱情的“闪婚老伴”。这些夸张的剧情,为他们提供了现实生活中难以获得的存在感、掌控感和情感满足。
比起年轻人,中老年观众有更强烈的共鸣需求。当他们发现剧中的角色在替自己说话、替自己活出另一番模样时,付费意愿自然强烈。
更值得玩味的是,这些中老年演员和他们的故事,正在打破年龄的壁垒,赢得年轻观众的喜爱。
屈刚连续七天登上演员榜前10名,力压一众百万粉丝的“流量一哥”;他的抖音账号在剧集播出后10天涨粉超4万。在社交平台上,“掌公主”和“传统女人”的切片视频获得数万点赞。
年轻人并非不能理解父辈的故事,只是过去很少有短剧把这些故事讲得生动、真切且不落俗套。
当56岁的屈刚对着18岁少女喊妈,这种设定本身就充满了戏剧张力。但通过他真诚而不造作的表演,年轻人不仅接受了这个设定,还亲切地称他为“英宝”,从中看到了自己家中那位时而威严、时而可爱的长辈影子。
这不是内容的下沉,是银发文化符号的一次上行。
老龄化不代表文化上的沉默与退场。相反,随着健康水平的提升和教育程度的提高,新一代老年人有着更强烈的文化表达和消费需求。
![]()
《闪婚老伴是豪门》
短剧的这波“银发浪潮”,不过是对这一庞大需求的及时回应。
当短剧市场突破500亿,当“爽点堆叠”的粗暴模式逐渐退潮,行业终于意识到:真诚的表演和真实的生活,才是最能打动人心的流量密码。
中老年人的人生阅历、情感厚度和生活智慧,本身就是一座尚未被充分开发的故事富矿。短剧的这波银发潮,才刚刚开始挖矿的第一步。
我们有理由期待,当行业更加成熟,会出现更多丰富、立体的中老年角色。
因为他们的故事,值得被看见,值得被记住,更值得被付费。
原标题:《短剧终于发现,中国最有时间和金钱的群体,也最有故事丨锋面评论》
栏目编辑:潘高峰
本文作者:新民晚报 赵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