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保红
![]()
图为牛保红停车时在手机上创作。 贾 蓝摄
我笔名叫“牛二哥”,是一名开了30年货车的司机,河南焦作修武县大南坡村人。村子在山里,过去煤矿多,很多人靠开车为生。
一个开货车的,怎么会跟写作扯上关系?我从小爱看连环画,听《三国演义》。人生第一本书,是七八岁时冒着大雪,趿拉着黄胶鞋,走几里山路去供销社买的。后来去县城上学,从图书馆借来《堂吉诃德》,心里便种下了“仗剑走天涯”的种子。
成家后跑车,生活拮据,买不起新书。我的文学梦,是在旧书摊上,用一个个3元、5元堆起来的。无论到哪个城市,我都去找旧书摊,有什么我就读什么。
我跑车,货车上离不开两样东西,书和日记本,卧铺下总放几本书。在新疆,收车后别人聊天喝酒,我就看书,有时独自坐在戈壁滩上伴着夕阳静静地读。后来学会了听书,前后听了将近480本书。
路上灵感来得突然,用纸笔记录有些笨拙,我就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靠边停车,用手机备忘录写。零散的记录,都成了日后写作最珍贵的素材。从我写的小短文里,两个孩子了解到跑车的艰辛,学习更加刻苦。
我在网上发布诗歌、散文,很多司机同行会在评论区讲述各自的处境。我写“卡友”的故事,写这个连接着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却常被误解的群体。2024年,我的首部非虚构作品集《货车司机牛二哥》出版,包含我30年货运生涯,跨越28个省份、行驶超200万公里的见闻。
文学就是我的家。没有文学,漂泊与孤独无处倾吐。每当把经历变成文字,我就有一种收获感,觉得明天一定会比今天好,无形之中得到了自信与力量。现在,我一边在老家经营民宿,一边写过去跑车的经历,还在村里带头成立了“大南坡文学社”。县里很支持,文联和作协的老师们常来交流,鼓励我写出更好的作品。
第一次听到“新大众文艺”这个词,我愣了一下,第一反应想起以前在旧书摊常淘的《大众文艺》杂志。再一品,我不就是这股文艺潮流中的一员吗?普通劳动者参与创作并能出书,证明了文学的包容性——不只“高大上”,也可以“低小微”。像“外卖诗人”王计兵、“田鼠大婶”裴爱民,我们都是平平常常的人。我相信,在这样一种文艺潮流的推动下,未来会有更多基层作家出现。这些“不走寻常路”的作品,会成为文学之树上生机勃勃的新叶。
曾有一名河南郑州的读者来找我,说也想写写自己,但是没有像我一样走南闯北的经历。我想对每一个想提笔的普通人说: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作者。别怕写得少、写得不好,不妨从写日记开始。只要你记录的是真实的生活,表达的是真实的情感,就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读者。
(作者为河南修武县作协副主席,本报记者陈圆圆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5年11月13日 11 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