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一位老邻居聊天,他感慨说现在年轻人真不容易,房价高,工作压力大,很多到了三十多岁还在租房住。我笑着告诉他,也许这些没买房的年轻人,反而赶上了好时候。
这话不是随便说的,而是国家最新的“十五五”规划里透露出一个重要信号,我们熟悉的那个买房就能赚钱的时代,真的结束了。
![]()
如果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这次规划和以往有个明显不同,房地产不再放在经济发展部分,而是归到了“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块,和养老、医疗、教育成了邻居。
这个变化意味深长。打个比方,过去二十年,房子扮演的是拉动经济的“火车头”,现在变成了保障民生的“稳定器”。国家在明确告诉我们,房子首要功能是居住,不是投资。
这个转变其实早有苗头。我有个表弟,2016年在老家县城买了套房子,当时每平米六千多,现在跌到了四千出头。他常后悔买早了,但我告诉他,这不是他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时代逻辑在变化。
要理解现在的变化,我们需要简单回顾一下过去。
从1998年房改开始,商品房时代拉开大幕。为什么那时候买房的人都赚了?因为有三个强大的“助推器”:
第一个是城镇化。1998年,每100个中国人里只有30个住在城市,现在这个数字变成了67个。想象一下,这几十年里,多少农村人进城安家,这是最实实在在的住房需求。
第二个是人口红利。那些年,每年新出生人口超过1000万,这些孩子长大后要结婚、要买房,形成了庞大的刚需群体。
第三个是货币增长。1998年,市场上的货币总量(M2)才10万亿级别,如今已经超过300万亿。钱多了,总要找个去处,房子就成了最大的“资金蓄水池”。
![]()
但是现在,这三个“助推器”的力道都大不如前了,城镇化率超过67%,速度自然会放缓;人口开始负增长,去年出生人口954万,去世人口1093万,净减少了139万人;货币投放也更加谨慎,不会再像过去那样“大水漫灌”。
这就好比一辆车,原来的三个油门现在都松了,速度自然就慢下来了。
我有个朋友在房产中介工作,他说现在的工作比五年前难做多了。“以前是房子不愁卖,现在是不愁房子卖。”他开玩笑说。
数据印证了他的感受:从2021年到2024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了35%,销售金额下降了39%。这意味着,买房子的人确实在减少,市场正在回归理性。
这不是说所有房子都不能买了,而是闭着眼睛买房都能赚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就像我那位买了县城房子的表弟,如果他当初是为了自住,现在虽然房价跌了,但一家人其乐融融地住了这么多年,这个价值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但如果他是指望投资赚钱,那确实要失望了。
面对新形势,国家也在调整游戏规则,而且这些调整对普通人是有利的。
首先,国家要推动“现房销售”。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将来买房,不用再担心买到烂尾楼。
过去开发商怎么操作呢?拍下一块地,付个首付,挖个坑就开始卖期房,用买房人的钱去还贷款、再去拿新地。这种“空手套白狼”的模式风险很大,一旦资金链断裂,倒霉的就是普通买房人。
现房销售就实在多了,房子盖好了,你再掏钱。看得见、摸得着,不用担心钱打水漂。所以,如果你最近有买房打算,记住第一条:尽量选择现房。
![]()
其次,“全国房价齐涨”已经成为历史。规划里明确提出“因城施策”,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每个城市的情况不同,政策也不同。
这就好比种地,北方种小麦,南方种水稻,要因地制宜。买房也要“因城而买”。
怎么判断一个城市的房子值不值得买?很简单,看两个指标:人往哪里走,钱往哪里流。
举个例子,沈阳去年常住人口减少了近3万人,但新盖的房子接近9万套。人都走了,房子还在盖,这样的地方房价怎么涨得起来?
反过来看深圳,一年涌进去将近20万人,新房子才供应6万多套。20万人抢6万套房,这样的地方房价就有支撑。
所以,未来除了自住需求外,三四线城市的房子真的要谨慎投资。真正有价值的,是那些人口持续流入、产业发达、配套完善的核心城市的核心地段。
看到这里,你可能就明白了。那些一直观望没买房的年轻人,无意中躲过了一个思维陷阱,用过去的经验判断未来。
我认识一个90后小伙,在北京工作八年,一直租房。家里催他买房催得急,但他总说不急。最近他告诉我,幸亏没在2021年高位接盘,现在同样的房子,总价降了快一百万。
他这不是运气好,而是看懂了趋势。当整个游戏规则都在变的时候,耐心等待反而成了最明智的选择。
说到底,十五五规划是在帮我们把房子拉回它本该有的位置,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一个承载家庭的容器。
就像我们买电视,最重要的是画质清晰、用得住,而不是指望它升值。将来买房,也要有这种平常心。
![]()
如果你正在考虑买房,建议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第一,我是不是真的需要住?别为了投资而买房,也别因为别人都买就跟风。
第二,月供我扛得住吗?别让房贷压得喘不过气,影响了生活质量。
第三,如果房价跌了,我能接受吗?去掉一夜暴富的幻想,做好房子可能贬值的心理准备。
记住,房子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不是全部。租来的房子里也能有温馨的家庭,小小的公寓也能装满幸福。
未来五年,将是房地产回归理性的五年,也是我们重新思考“家”的意义的五年。无论有房没房,看清大势、理性决策,才能走好属于自己的安家之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