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长安文脉三千年:著名文化学者张龙解读十三朝古都西安的兴衰密码

0
分享至

  作为陕西文旅推广大使、深耕古都文化数十余年的学者,张龙的足迹遍布西安的宫阙遗址、陵寝石刻、市井街巷。在他眼中,这座承载十三朝兴衰的古城,绝非静止的历史标本,而是一部“用砖石写就、用烟火延续”的文明长卷。他以遗存为钥,以文脉为绳,串联起从丰镐二京到明清西安的三千年沧桑,解码出这座古都文化兴衰背后,关于传承、格局与时代的深层逻辑。



  文明奠基:周秦汉魏的文脉觉醒与格局开拓

  张龙始终强调,西安的文化基因并非始于王朝建都,而是深植于华夏先民的文明探索之中。蓝田猿人在灞河之畔留下的石器遗存,印证着百万年前人类对这片土地的开拓;半坡遗址的彩陶上,鱼纹、人面纹的抽象勾勒,不仅是原始艺术的萌芽,更藏着先民“天人共生”的生活哲学——这些史前文明的星火,为古都文化埋下了最初的种子。

  真正的文化崛起,始于周人“经营岐丰”的壮举。周文王筑丰京、周武王建镐京,双璧辉映间,不仅奠定了“左祖右社、中轴对称”的都城规制,更孕育了影响华夏三千年的礼乐制度。张龙在解读沣河遗址出土的青铜礼器时曾说:“这些鼎彝上的饕餮纹与铭文,不是冰冷的器物装饰,而是‘敬天保民’的文化宣言。” 周礼所倡导的秩序、仁爱与教化,如同文明的基因,融入此后历代都城的血脉,让“礼乐之都”成为西安最鲜明的文化标签。

  秦代以“席卷八荒”的气魄,将古都文化推向第一个雄浑高峰。张龙认为,秦始皇定都咸阳(今西安周边),虽以“严刑峻法”著称,却完成了中华文明的关键凝聚——“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打破了诸侯割据留下的文化壁垒,让文字、历法、礼制实现大一统;阿房宫的恢弘规制(虽未完工)、兵马俑的军阵雄风,彰显着“海内为一”的帝国气象。秦砖汉瓦的厚重质感,不仅是建筑材料的革新,更象征着华夏文化从分散走向聚合的精神内核。

  汉魏时期,古都文化在开放中走向成熟。张龙踏访汉长安城遗址时,常驻足于未央宫前殿的夯土台基:“这里曾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张骞持节西行的背影,踏出的是文明互鉴的通途。” 汉长安城规模空前,总人口峰值达24万,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它以包容之姿接纳着四方宾客——西域的葡萄、苜蓿沿着丝路传入,中原的丝绸、铁器远销欧亚;司马迁在长安的书斋中挥毫写就《史记》,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史家格局,为中华文明立起精神丰碑;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让知识传播突破了竹简的桎梏,为文化繁荣提供了便捷载体。此时的古都,既是政治中心,更是思想创造、艺术勃发、文明交融的枢纽,其文化辐射力远及地中海沿岸。



  巅峰绝唱:盛唐长安的世界文明灯塔

  在张龙的解读中,盛唐长安的文化繁荣,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完美契合,更是古都文化的巅峰绝唱。他描述的唐长安城,是一座“被诗歌浸润、被万国仰望”的都城——面积达84平方公里,是汉长安城的2.4倍,108坊棋盘式布局规整有序,朱雀大街宽达150米,两侧坊市林立、宫阙巍峨。“走在唐长安的街上,你可能遇到波斯商人、日本僧侣、阿拉伯使节,胡姬酒肆的琵琶声与驼队的铃铛交织,这是真正的‘世界之都’气象。” 张龙如是说。

  盛唐的文化包容,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大明宫含元殿的朝会,见证了“万国衣冠拜冕旒”的恢弘盛景——异族官员可入朝为官,甚至位列宰相;儒释道三教并行不悖,玄奘西行归来译经的慈恩寺、鉴真东渡前修行的大明寺,成为宗教文化交流的圣地;艺术创作更是百花齐放:吴道子在兴庆宫绘制《嘉陵江三百里图》,“一日而就”的洒脱造就“吴带当风”的画坛传奇;颜真卿的楷书雄浑刚健、柳公权的书法骨力劲健,共同铸就“颜筋柳骨”的书法高峰;《霓裳羽衣曲》的曼妙舞姿、《秦王破阵乐》的雄浑气魄,展现着宫廷艺术的极致;而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狂放,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沉郁,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雅,更是将唐诗的艺术成就推向巅峰,让长安成为“诗的都城”。

  张龙特别强调,盛唐长安的文化繁荣,离不开强大的国力支撑与制度保障。科举制的完善打破了门阀垄断,让寒门士子有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可能,人才的汇聚为文化创作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政府对文化艺术的扶持,让宫廷乐坊、画院、书院蓬勃发展;而“兼容并蓄”的治国理念,让外来文化与本土文明深度融合——胡服、胡乐、胡食成为时尚,甚至影响到皇室贵族的生活,这种开放不是盲目接纳,而是以自身文化为根基的“取其精华”,最终形成“唐风”的独特魅力。此时的长安,不仅是中国的文化核心,更是世界文明互鉴的典范,其影响力覆盖东亚、中亚乃至欧洲。



  盛极而衰:战乱与格局变迁中的文脉沉浮

  “古都文化的衰落,从来不是突然的崩塌,而是多重因素的长期侵蚀。” 张龙在解读唐末长安城遗址时,语气中满是惋惜。安史之乱的战火,是古都文化由盛转衰的关键转折点——叛军攻破长安后,宫阙焚毁、坊市残破,大明宫、兴庆宫等核心建筑遭到严重破坏,人口从峰值百万锐减至不足十万,曾经的繁华盛景化为断壁残垣。“杜甫笔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正是长安战后的真实写照,战火不仅摧毁了物质载体,更击碎了盛唐的文化自信。”

  唐末五代的持续战乱与政权更迭,让古都的政治地位岌岌可危。朱温胁迫唐昭宗迁都洛阳时,下令拆毁长安宫殿、民宅,将木材顺渭水而下运往洛阳,这座千年古都遭到毁灭性破坏,“宫室百司及民间庐舍,悉毁之”,仅留下断壁残垣。张龙指出,政治中心的东迁,是古都文化衰落的核心诱因——自五代始,开封、洛阳、南京、北京先后成为都城,长安失去了皇权赋予的资源集聚效应,人才、资金、文化机构大量流失,曾经的文化枢纽逐渐沦为区域重镇。

  更深远的影响,来自经济格局的变迁。张龙在解读大运河遗址时提到,隋唐大运河的开通,本是为了加强南北联系、保障长安物资供应,但随着时间推移,大运河的漕运重心逐渐南移,江南地区凭借优越的自然条件与便利的交通,成为全国经济中心。“长安地处西北,远离漕运干线,粮食、物资的运输成本日益增高,难以再支撑起一座巨型都城的运转,经济基础的削弱,让文化发展失去了必要的物质保障。” 宋元时期,长安虽仍是西北军事重镇,但文化创作的活力大幅衰退,除了少数文人墨客的题咏,已难有影响全国的文化成果,曾经的世界名都,逐渐在历史长河中归于沉寂。



  坚守与新生:明清以降的文脉传承与当代复兴

  “衰落不等于消亡,古都文化的坚韧,在于它总能在沉淀中坚守,在时代中转型。” 张龙在探访明西安城墙时,常抚摸着厚重的墙砖感慨。明代初年,朱元璋下令重修西安城墙,将唐长安城的皇城部分加固扩建,形成了如今周长13.74公里的明城墙——这不仅是军事防御的需要,更是对古都文脉的守护。城墙之上,箭楼、敌楼、角楼错落有致,城墙之下,钟鼓楼的晨钟暮鼓六百年间从未间断,成为古都文化的活态见证;碑林博物馆里,从汉隶、唐楷到宋明书法的万千碑刻,构成一部鲜活的中国书法史,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碑帖,至今仍是书法学习者的范本;民间文化则在市井间顽强生长,秦腔的苍凉嘶吼、皮影戏的光影流转、牛羊肉泡馍的烟火气息,成为古都文化最接地气的传承形式。

  在张龙看来,今日西安的文化复兴,正是对三千年文脉的最好回应,更是对古都兴衰史的深刻注解。如今的西安,既有明城墙、大雁塔、回民街等历史遗存的守护,也有高新区、航天基地等现代产业的崛起,古今交融成为这座城市的新标签。“你可以在城墙下听秦腔,也可以在高新区谈人工智能;可以在碑林欣赏古代书法,也可以在大唐不夜城感受数字文旅的魅力——这种‘古今共生’,正是古都文化复兴的核心密码。”

  张龙始终践行着“让历史活起来”的使命,他通过短视频解读陵寝石刻、实地讲解城墙历史、参与非遗文化推广,让尘封的文物与普通人对话。在他眼中,十三朝古都文化的兴衰,是一部浓缩的华夏文明演进史:其兴,在于对文明基因的坚守、开放包容的格局与强大的国力支撑;其衰,源于战乱的破坏、政治中心的转移与经济格局的变迁;而其今日的复兴,则在于对历史文脉的敬畏与创新转化。

  “长安不是一座博物馆,而是一座活着的城市。” 张龙在一次文化讲座中说道。三千年间,这座城市见证了周的礼乐、秦的雄浑、汉的开放、唐的鼎盛,也经历了战乱的创伤、格局的变迁,但它的文化基因从未断裂。如今,中欧班列“长安号”的汽笛,续写着新的丝路传奇;数字技术让兵马俑“开口说话”,让唐宫夜宴“火遍全网”;秦腔、皮影等非遗项目在年轻一代中焕发新生。十三朝古都的文化,正以更加开放、更加鲜活的姿态,在新时代续写着属于自己的长歌,而张龙等文化守护者的努力,正是要让这份文明瑰宝,永远照亮华夏大地的前路。



  本文作者:著名文化学者、词作家、书法家、特约评论员、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老子故里文化顾问、两汉三国文化推广大使、陕西文旅推广大使、西部新闻网总编辑张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今年以来,中国已经垮塌了3座特大桥

今年以来,中国已经垮塌了3座特大桥

基本常识
2025-11-14 23:37:04
特朗普对高市涉台言论表态!想在餐桌上,还是在菜单里?

特朗普对高市涉台言论表态!想在餐桌上,还是在菜单里?

华山穹剑
2025-11-14 21:36:14
赵薇49岁突传逝世消息,胃癌去世传闻5个月前已证实

赵薇49岁突传逝世消息,胃癌去世传闻5个月前已证实

领悟看世界
2025-11-15 01:44:47
狂妄至极!日本大使:从未接受过“一个中国”政策,不需要撤回

狂妄至极!日本大使:从未接受过“一个中国”政策,不需要撤回

梁讯
2025-11-15 14:35:07
李兰娟院士提醒:过了60岁,体检主要查这4大项,别随便乱查

李兰娟院士提醒:过了60岁,体检主要查这4大项,别随便乱查

宝哥精彩赛事
2025-11-15 11:51:48
张展硕再胜潘展乐!4×200米自由泳接力:山东队力压浙江队摘金

张展硕再胜潘展乐!4×200米自由泳接力:山东队力压浙江队摘金

全景体育V
2025-11-15 20:49:52
做美甲+扎辫子!U22国足输越南罪人遭批:娘娘腔 1个月几次大姨妈

做美甲+扎辫子!U22国足输越南罪人遭批:娘娘腔 1个月几次大姨妈

风过乡
2025-11-15 17:49:15
熊猫杯首胜!U22国足成功复仇,237天两胜韩国,连破两大魔咒

熊猫杯首胜!U22国足成功复仇,237天两胜韩国,连破两大魔咒

奥拜尔
2025-11-15 21:31:55
宋佳获得金鸡奖最佳女主角

宋佳获得金鸡奖最佳女主角

界面新闻
2025-11-15 21:48:28
钱再多有什么用?57岁李克勤家丑曝光!一个败家子毁了全家

钱再多有什么用?57岁李克勤家丑曝光!一个败家子毁了全家

林轻吟
2025-11-14 09:20:39
燕梳楼:如果日本驱逐薛剑,就是向中国宣战!

燕梳楼:如果日本驱逐薛剑,就是向中国宣战!

燕梳楼频道
2025-11-13 12:44:36
楼继伟称房地产将持续低迷,需提高财政赤字支持房地产转型

楼继伟称房地产将持续低迷,需提高财政赤字支持房地产转型

风向观察
2025-11-15 14:32:21
从火爆全国到集体关门,兰州拉面为啥逐渐消失了?被坑过后就懂了

从火爆全国到集体关门,兰州拉面为啥逐渐消失了?被坑过后就懂了

米果说识
2025-11-15 14:31:57
新甲午战争?这次中国要摧毁日本的军国意志,要击沉日本岛,要雪百年之耻!

新甲午战争?这次中国要摧毁日本的军国意志,要击沉日本岛,要雪百年之耻!

李光满说
2025-11-13 20:24:13
又一科技巨头暴雷!5000人近10亿被套,人去楼空,老板已跑路?

又一科技巨头暴雷!5000人近10亿被套,人去楼空,老板已跑路?

八斗小先生
2025-11-14 17:43:11
“臀大腰粗”的女生怎么穿好看?吊带背心搭深灰瑜伽裤,高雅自信

“臀大腰粗”的女生怎么穿好看?吊带背心搭深灰瑜伽裤,高雅自信

小乔古装汉服
2025-09-29 07:55:03
婚宴散席后回收喝剩茅台,主家多次追要在酒店窗帘后找到3箱,酒店否认服务员藏匿,双方已报案

婚宴散席后回收喝剩茅台,主家多次追要在酒店窗帘后找到3箱,酒店否认服务员藏匿,双方已报案

大风新闻
2025-11-15 20:03:32
全运会乒乓球:首个11:0诞生!王曼昱拒绝让球,樊振东3:1大逆转

全运会乒乓球:首个11:0诞生!王曼昱拒绝让球,樊振东3:1大逆转

国乒二三事
2025-11-15 07:51:35
钧正平:中国网友满屏“一言为定”回应高市早苗妄言,是最有力的民意宣言

钧正平:中国网友满屏“一言为定”回应高市早苗妄言,是最有力的民意宣言

澎湃新闻
2025-11-15 13:41:30
祸害央视乡村剧?大浓妆锥子脸假鼻梁,别辣观众眼睛了

祸害央视乡村剧?大浓妆锥子脸假鼻梁,别辣观众眼睛了

冷紫葉
2025-11-14 17:33:13
2025-11-15 23:51:00
美文
美文
每日美文,美文欣赏!
570文章数 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中方愤怒升级24小时内2次"奉示约见" 高市又有新动作

头条要闻

中方愤怒升级24小时内2次"奉示约见" 高市又有新动作

体育要闻

樊振东和他的尖子班 勇闯地表最强乒乓球赛

娱乐要闻

钟嘉欣婚变风波升级!被骗婚?

财经要闻

小米之“惑”

科技要闻

撕掉流量外衣,小米还剩什么?

汽车要闻

"冰彩沙"全配齐 红旗HS6 PHEV预售17.88万起

态度原创

艺术
手机
游戏
时尚
公开课

艺术要闻

420米!迪拜魔幻的“旋转建筑”,是未来趋势还是痴人说梦?

手机要闻

荣耀500系列爆料大揭秘:大电池、强影像,亮点细节基本都清晰了

梦幻西游:3.5万青狐男号吸引千人来捡漏?旭旭宝宝团队击败爆总

有品味的中年女人,穿衣都有4个共同点,看看你掌握了几个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