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家里兄弟姐妹多,有事互相帮衬,借钱不用写借条也很常见,现在情况变了,谁家孩子要买房或者看病急需用钱,开口向亲戚借了钱,到还的时候容易闹矛盾,有人觉得“亲兄弟明算账”显得太冷漠,可是不把账目写清楚,真等到催人还钱的时候,对方翻脸比翻书还快,不是不愿意帮忙,是怕帮完忙之后,反而被对方说“你条件好,多出一点又怎么了”。
老一辈人常常插手小辈的事情,比如儿子结婚和孙子上学,他们总要过问一下,觉得这是表达关心,但年轻人并不接受,反而感到被干涉太多,特别是90后当了父母,更愿意按照自己的想法带孩子,亲戚们说一句“为你好”,往往变成一种压力,调解室里这类纠纷越来越多,这不是因为大家变坏了,而是生活节奏和观念确实不一样了。
![]()
有些兄弟姐妹,一个常年照顾父母,另一个一年就来两次,还都是逢年过节的时候,照顾的人心里憋屈,觉得不公平,社交平台上很多人说,我累得要死,你连个电话都不打,你一有事,我就得放下手头去帮忙,这不是斤斤计较,是情感账户被掏空了,没人补进去。
年轻人用微信转账来送礼,不再像过去那样见面送东西,这么做看起来方便,人和人之间的感情却淡了,该有的仪式感没有了,人情味也跟着变少。再说说房产问题,父母去世后,房子分给哪个子女,兄弟姐妹经常为此争吵起来,北京法院去年处理的继承类案件里,有三成都和兄弟姐妹之间的纠纷有关。城乡差异也很明显,一个孩子在城市忙着上班挣钱,另一个留在老家照顾老人,两人见面的机会很少,聊的事情也越来越不一样。
独生子女家庭没有这种烦恼,他们从小习惯依靠自己,朋友、邻居、同事都可以作为支持对象,多子女家庭却容易把兄弟姐妹当成理所当然的资源,结果关系越用越少,怨气越来越多,最近民政部在社区开展调解工作,专门帮助兄弟姐妹修复亲情,说明这已经不只是小问题,而是社会结构变化带来的亲情转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