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大明朝廷眼看就要散架的时候,一个年轻人,硬是凭着一股子劲儿,在天涯海角的地方,撑起了一面旗,喊出了“反清复明”的口号。
这个人,叫郑成功。
![]()
这事儿听起来简直匪夷所思,大伙儿都在忙着跑路,或者投靠新主子,他偏偏不走寻常路,非要在东南沿海找个旮旯,跟清军死磕。
那年头,也就是1644年,京城都让李自成的农民军给端了,崇祯皇帝吊死在煤山。
![]()
没多久,清兵大摇大摆地进了关,汉人的天下眼瞅着就要改姓爱新觉罗了。
可就是这个时候,在福建这个不起眼的地方,郑成功却把这里当成了救命的稻草,愣是在绝境里折腾出了大动静。
![]()
要说郑成功为什么把宝押在福建,这可不是他拍脑袋决定的。
![]()
他可是个有心人,把福建的地形地貌看个透透的。
福建这地方,老百姓常说“八山一水一分田”。
![]()
意思就是,山多、水多、地少。
你看那武夷山脉,高耸入云,就像一道铜墙铁壁,把福建跟江西给硬生生隔开了。
![]()
北边是浙闽丘陵,南边是粤闽山地,前前后后都是山。
在古代那种靠两条腿走路的年代,想从陆路攻打福建,那简直是痴人说梦。
![]()
更要命的是,福建的气候,那叫一个特别。
夏天又湿又热,毒虫蚊子到处飞,北方来的兵丁,到了这里水土不服,三天两头生病。
![]()
清军想往福建深处推进,结果还没跟郑成功的人马碰面,就先让这鬼地方给折腾得七荤八素,病倒一大片。
这不就是老天爷帮着郑成功吗?
![]()
让他有了喘息的机会,可以安安心心地操练兵马,攒足了劲儿。
还有一点,福建靠海啊!
![]()
虽然闽江那些内河水系比不上长江黄河那么宽阔,可它也足够让郑成功的战船出海了。
当时清朝实行海禁,不让老百姓出海。
![]()
可郑成功不一样,他家里世世代代都在海上混饭吃,有自己的海上贸易网络,还有一支强大的水师。
清军想从陆路封锁他,根本行不通。
![]()
郑成功靠着海路,源源不断地从外面运进物资,人员往来也方便得很。
福建,简直就是他的“后花园”,清军再怎么折腾,也奈何不了他。
![]()
郑成功能在福建站稳脚跟,还真得说说福建老百姓那股子独特的精神头。
![]()
这股精神头,打很早以前就有了。
以前倭寇老是来捣乱,福建老百姓就自己盖土楼。
![]()
那些土楼,都是依着山势建起来的,用泥土、木头、石头,一层一层地垒起来。
里面住着一家子,吃的用的都是自给自足,外面墙高门厚,防御得严严实实。
![]()
倭寇来了,老百姓就躲进土楼里,大家抱团取暖,一起对抗外敌。
等郑成功在福建招兵买马,喊出“反清复明”的口号时,老百姓那种骨子里的坚韧和团结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了。
![]()
他们心里清楚,这片土地就是他们的家,家园不保,自己也活不安生。
所以,大家伙儿都积极响应,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给郑成功送兵员、送物资,连清军的秘密情报,都有人偷偷地送过来。
![]()
清军的人一旦进了山林,福建的老百姓就利用地形优势,组织起小股游击队,跟清军玩起了捉迷藏。
那滋味,清军尝了就知道,简直比吃黄连还苦。
![]()
这种全民皆兵的架势,让清军的实力损耗了不少,也给郑成功的抗争争取了时间。
![]()
要说光靠着福建这天时地利人和,就想把“反清复明”的大业一直干下去,那也太天真了。
清廷虽然一时半会儿拿郑成功没办法,可他们也不是吃素的,一步步地压缩郑成功的活动范围。
![]()
福建这块看似安全的“避风港”,时间一长,也露出了它的短板——地太瘦了。
福建这地方,山多地少,能种庄稼的地实在有限,收成也就那么回事。
![]()
过去,连朝廷都嫌弃这里,把它当成流放犯人的地方,可见这里的资源有多贫乏。
这种“没人要”的境况,一开始倒是让福建免受了战火侵扰,可等郑成功要养活一大帮子军队的时候,粮食短缺的问题就成了大麻烦。
长期的军粮供应不上,把郑成功愁得是焦头烂额。
清军一天天地紧逼,福建的资源又跟不上,郑成功知道自己不能再硬撑了,他得做个大决定。
![]()
他必须找到一块更大的、更富裕的地方,作为他“反清复明”事业的根据地。
这个关键性的转折点,就是收复台湾。
![]()
1661年,郑成功带着几万精兵强将,从福建的厦门出发,浩浩荡荡地渡过了台湾海峡。
跟荷兰人打了九个月,那叫一个苦战,终于把台湾从那些洋鬼子手里给抢了回来。
这可不是一次简单的远征,它不仅让大家看到了郑成功的军事才能和坚韧不拔的意志,更是他“反清复明”事业的关键一步。
台湾这块肥沃的土地,一下子就解决了郑成功的粮食问题,也让他有了休养生息的地方,可以巩固自己的力量,继续跟清廷掰手腕。
郑成功虽然最后没能把大明朝再扶起来,可他选择福建当根据地,后来又收复了台湾,这一下子就把福建这块“乱世里的幸运地”给推到了历史的前沿。
他的故事,说到底,就是福建这地方“安全密码”的活生生写照。
这密码,不光是老天爷赏的地理屏障,更是福建老百姓在困境里头,那种不服输、不认命,总想着找活路的智慧和胆气。
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刀光剑影早就散了。
可福建那股子“安全密码”的劲儿,却换了个方式,接着往下传,还更厉害了。
以前那些光秃秃的山地,现在都成了绿油油的生态宝库,森林覆盖率全国第一;以前用来防倭寇的土楼,如今成了世界级的文化遗产,全世界的人都跑来看;以前觉得是天堑的大海,现在是连接世界各地贸易的黄金大道,忙活得很。
从郑成功那个时代一直到现在,福建的故事就告诉咱们,真正的“安全”啊,不是躲起来就完事了。
它是在历史的大潮里,不停地变通,不停地创新,把那些瞧着是麻烦的坎儿,都给变成了机会。
这片土地上的人啊,用他们的聪明劲儿和汗水,把一个曾经的“避风港”,硬是鼓捣成了现在这样生机勃勃、适合居住的“宜居强省”。
郑成功当年在福建的坚持和开拓,就是这股子劲儿最好的例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