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京口区人民政府_媒体看京口】
随着冷空气袭来,全市气温持续走低,不少市民纷纷翻出家中旧棉被,送往老式弹棉花店铺翻新加工。近日,记者走访市区多家棉被加工店发现,棉被翻新生意迎来一年中的旺季。
位于桃花坞路的棉被加工店内,针线在被面弹间穿梭,留下整齐的针脚。飞舞的棉絮间,几位老师傅正埋头赶制棉被。“这几天突然冷了,来找我们做棉被的老街坊特别多。”店内工作人员刘女士一边整理棉絮一边说,自降温以来,该店每天要加工近10床棉被。她告诉记者,从9月开始到11月,一直是弹棉花的旺季,若是有几日突然降温,订单更是扎堆涌现。
60多岁的刘女士,从20多岁时便开始弹棉花、从事棉被加工工作。她介绍,一床棉被的“重生”需经过多道工序:先将旧棉胎打散去除杂质,再用棉网固定蓬松的棉花,覆盖被面进行绗缝,最后手工收边。“每床加工费根据尺寸、厚度和被面用料的选择不同,价格从35元到80元不等。”刘女士说,店里还为周边腿脚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收送服务,“老年人习惯了入冬弹棉花,对腿脚不好的老人来说,厚重的被子更是不好拿,我们就给人家送上门去。”
尽管弹棉花是一门传统手艺,但如今许多店铺已引入机械化设备,在保留工艺精髓的同时提升效率。位于东吴新村附近的陈师傅棉被加工店内安装了弹棉花机与全自动电脑绗缝机。工作人员任女士表示,机械化让棉被加工更均匀、耐用,“突然降温那阵子,我们最多一天做了十几床棉被,全靠机器帮忙。”
除了翻新旧棉被,该店还拓展了拉蚕丝被、充羽绒被等新业务。任女士透露,充羽绒被尤其费时耗力:“需拆解顾客带来的旧羽绒服,过滤绒毛后再充入被面,一床被子最少要2.5小时,是精细活儿。”但充羽绒被是近几年才在棉被加工店内出现的新业务,所以了解并尝试的顾客数量不多。
对于弹棉花这一老行当,市民态度各不相同。家住桃花坞的马大爷是棉被加工店里的老主顾,他将弹棉花视为入冬前的“仪式”:“翻新后的被子更松软,盖着特别舒服。”也有市民对卫生问题存疑,“棉被翻新后没有消毒除螨,总觉得不放心。”市民吴先生表示,相较于“小作坊”式的加工翻新,他更倾向购买新被子。
(郭淑娴)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