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山是世界屋脊,地质条件复杂,中国在基建上向来小心翼翼,不轻易大动干戈。
印度从2016年起就启动了查尔达姆公路项目,非要在山里修路挖隧道。这项目总长近900公里,连接乌塔拉克手邦的四个宗教圣地,表面上是为了方便朝圣者和游客,实际里头还藏着军事和经济的目的。
印度政府把工程分成多个小段,每段不到100公里,同时开工,就为了避开全面的环境评估。因为国际标准下,这种大规模基建得严格审查,可印度直接绕过去了。
![]()
喜马拉雅山脉是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挤压出来的,地下活动活跃,地震和滑坡是家常便饭。
专家们早提醒,山体不稳,大兴土木容易出事。印度不听劝,硬着头皮上,拓宽道路到10米宽,建上百座桥梁,挖几千个涵洞,还包括隧道工程。
结果,事故没少出。早在施工初期,就有爆破和砍伐森林导致的小型塌方和伤亡,只不过当时没闹大,媒体压着没报。
![]()
2023年11月12日,希尔基亚拉隧道段出大事了。早上5点半左右,隧道突然坍塌,41名工人被困在里面,碎石堆积厚达60米。
救援队伍赶紧上阵,用钻机慢慢推进,还得避免二次塌方。救援过程中,换了好几种方法,先水平钻探不行,又转垂直钻探,手动挖掘配合。被困工人靠小管道送食物、水和氧气,坚持了17天,到11月28日才全员获救。
这事上了国际头条,印度政府脸上挂不住。事后调查显示,地质不稳是主因,项目设计没充分考虑山脉的活跃性。
![]()
之后,印度继续推进项目,但问题越来越多。2025年,灾害频发。4月30日,查尔达姆朝圣之旅刚开始,就有路段受影响。5月8日,一架直升机在乌塔尔卡西区坠毁,6人丧生。
6月15日,又一架直升机在高里坤德附近出事。6月30日,云爆引发山体滑坡,2名工人遇难。8月6日,山洪冲刷河谷,淹没部分道路,190人被救。
专家报告指出,沿线滑坡点多达811处,很多是因为道路拓宽不当切割山体导致的。联合国报告还说,雪豹栖息地缩水30%,森林砍伐加剧土壤侵蚀,季风一来就更糟。
![]()
喜马拉雅山挡着交通,过去佐吉拉山口一年只有半年能通,冬天大雪封路。隧道建好后,时间从10小时缩到4小时,对军事部署大有帮助。
再加上中印边境的问题,印度想加强后勤,快速调动部队和补给。边境道路组织(BRO)负责这些工程,2025年他们建了70公里边境路,还在推进其他项目。
但现实是,印度基建水平跟不上野心。公路塌方、桥梁承重不足的事屡见不鲜。
![]()
对比中国,青藏铁路从规划到开工,论证了几十年,考虑地质、生态各方面,才小心推进。中尼隧道也是多方评估后才动工。
中国知道喜马拉雅地质活跃,逆天而行容易出大祸。印度项目资金链也紧张,卢比贬值让进口设备成本翻倍,贷款利率从低点跳到2.3%。
亚投行和日本的援助帮忙,但罚金多。军方想建快速反应基地,可60%的补给还得靠直升机,效率低得可怜。中国边防物资72小时直达率95%,靠的是系统规划。
![]()
佐吉拉隧道是另一个例子,本来计划2026年完工,现在推到2028年。2025年3月,政府说进度64%,但延迟两年多。原因是地质挑战大,施工难度高。
整个项目要建13公里长,成为亚洲最长双向隧道。但环境代价大,最高法院介入过多次。2021年判了要限宽5.5米,保护生态,可后来又改了。
2025年9月,资深政客和环保人士联名上书最高法院,要求重新审视,担心拓宽道路引发更大灾难。报告显示,项目已导致滑坡频率和规模激增,加剧了气候变化的影响。
![]()
查尔达姆项目砍了大量森林,破坏了脆弱生态。联合国和世界自然基金会拉响警报,濒危物种受威胁。政府承诺赔50亿卢比,但执行力差。
专家说,六级以上地震概率升到37%。印度想通过基建弯道超车,取代中国在国际地位,可忽略了核心竞争力。
印度人口年轻是优势,平均年龄不到30岁,莫迪推“印度制造”和“数字印度”,还提100万亿卢比基建法案。但技术和执行力跟不上,教育、医疗、卫生都成问题,文盲率高,基础设施维护差。
莫迪政府有雄心,想改变国家命运,可得量力而行。喜马拉雅生态脆弱,一不小心就不可逆转。项目虽有进展,但伴随安全隐患和生态破坏。
2025年,BRO在锡金投1100亿卢比建路,连接边境,提升连通性。可野生动物委员会批准的13个国防项目,也包括新哨所和桥梁,环境审查走过场。
整个喜马拉雅基础设施面临地震、坡体失败、洪水等多重风险。研究显示,气候变化加剧极端天气,雨量加大,传统水源消失,村庄灾险上升。
![]()
印度需平衡发展与自然,加强地质监测,每公里埋传感器,像中国G219国道那样,桥隧比高,环境扰动小。印度监测密度低,季风一来山体晃荡。
资金和技术合作是关键,可国际伙伴顾虑多。联合国报告强调,基础设施脆弱导致级联灾害,喜马拉雅地区损失巨大。BRO有18个项目,覆盖边境,但得注重可持续。
基建得敬畏自然。中国谨慎聪明,印度急于求成,发展是好事,可别为私利毁了屏障。踏实做好基础,才是正道。
![]()
1、印度41名工人被困喜马拉雅隧道第10天,终于吃到第一顿热餐 羊城派 2023-11-23
2、印度大坝溃坝引不丹担忧 专家:印建工程既有质量问题,又是“债务陷阱” 环球网 2023-11-03
3、印度开通通往中印边境重要隧道,自诩“海拔3000米以上世界最长公路隧道” 中国青年网 2020-10-03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