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洪生鹏
“这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说什么都顶嘴,真是叛逆期到了!”“小时候多乖啊,现在怎么变成这样?”这些话,是不是听着特别耳熟?几乎每个家长,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前后,都会经历这样的崩溃时刻。可问题是,孩子不听话,总是叛逆,我们第一反应是“怎么管”,却很少问一句:“他为什么不想听?”
我们总把“叛逆”当成孩子的错,可真相是——叛逆不是病,是孩子在用激烈的方式喊话:我长大了,我想被当成一个人,而不是你的附属品!
你有没有发现,越是控制欲强的家长,孩子越叛逆?你越是要他往东,他越是要往西;你越是盯着成绩、手机、作息,他越是摆烂、拖延、顶撞。这不是巧合,这是心理上的“反弹效应”。就像一根弹簧,你压得越狠,它弹得越猛。你以为你在“教育”,其实在“激化矛盾”。
很多家长的管教方式,本质上是“权威压制”。你用身份压他:“我是你爸/妈,你就得听我的!”你用情绪控他:“我为你付出这么多,你就这样报答我?”你用未来吓他:“现在不努力,以后只能扫大街!”可你有没有想过,这些话听在孩子耳朵里,是什么感觉?是窒息,是羞辱,是“我永远不够好”的自我否定。
孩子不是不懂道理,他只是不想被当成一个“问题”来纠正。他需要的是理解,是尊重,是被看见。可我们呢?一上来就是批评、命令、纠正,恨不得把他塞进我们心里那个“理想小孩”的模具里。可那个模具,从来就不属于他。
你有没有试过,放下“教育者”的姿态,只是坐下来,认真问他一句:“你最近是不是很累?要不要歇一歇?”你有没有在他顶嘴的时候,先忍住火,问一句:“你是不是觉得我不理解你?”你有没有在他考砸的时候,不说“你怎么这么笨”,而是说“没关系,我陪你一起找原因”?
真正的教育,不是“纠正”,而是“连接”。当亲子关系是紧绷的、对抗的,你说什么,他都会自动屏蔽。可一旦他觉得你是站在他这边的,哪怕你说得重一点,他也能听进去。
我们总说“孩子要听话”,可“听话”不该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孩子成长为一个有判断力、有责任感、有爱的能力的独立人格。如果他一辈子都“听话”,那才是最大的失败。
再说了,什么叫“听话”?是让你省心?让你有面子?还是让你觉得“这个孩子没白养”?可孩子不是你的作品,他是独立的生命。他的人生,不该由你来书写。
很多家长焦虑,是因为把孩子的表现,当成了自己价值的衡量标准。孩子成绩好,我有面子;孩子叛逆,我丢人。可你忘了,你爱的应该是孩子本身,而不是他给你带来的“成就感”。
孩子不听话,不是他变了,而是他在成长。他开始思考,开始质疑,开始建立自己的价值观。这恰恰说明,他正在从“小孩”走向“人”。可我们呢?却还想用小时候那套“吓唬+奖励”的方式来控制他。这怎么可能行得通?
与其天天想着“怎么让他听话”,不如想想:“我有没有给他足够的安全感?”“他愿不愿意跟我讲心里话?”“他是不是觉得,家是他最安全的地方?”
一个被真正理解的孩子,不会故意跟你作对。他可能会有情绪,可能会犯错,但他不会彻底关闭心门。而一个长期被否定、被控制的孩子,才会用叛逆来保护自己最后一点尊严。
别再把“叛逆”当成敌人,它其实是孩子的求救信号。他在说:“我需要你,但不是以你现在这种方式。”
对此,怎么看?跟往常一样,谈谈我个人的两点看法:
第一,孩子不听话,往往是家长“听不懂话”在先。我们总要求孩子理解我们,可我们有没有试着理解他们?他顶嘴,可能是想表达“我也有想法”;他沉默,可能是“我说了也没用”;他沉迷游戏,可能是“只有在那里,我才觉得被接纳”。别只看行为,多看行为背后的情绪和需求。
第二,教育不是“管住”,是“赢得”。赢得他的信任,赢得他的尊重,赢得他愿意跟你沟通的心。当你不再试图“控制”他,他反而更愿意“听”你。因为那时,他听到的不是命令,而是爱。
最后想说:每个叛逆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还没学会“放手”的家长。成长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告别,我们能做的,不是把他绑在身边,而是教会他如何飞翔,然后,目送他飞向属于自己的天空。
你家孩子也正在“叛逆期”吗?
你是怎么走出来的?
是硬刚到底,还是学会了“软着陆”?
评论区聊聊吧,让彼此的光,照亮那些难熬的日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