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中美贸易摩擦闹得凶,中国也不是光挨打不还手。2023年,美方先是加强了对华芯片技术出口的限制,中国就直接回击,7月份开始对镓和锗两种关键矿产实施出口许可制度。
西方国家起初以为只是小打小闹。可后来,北约去年年底出了份报告,列出了12种国防工业离不开的原材料,结果其中好几种都被中国牢牢把控着。
中国手里攥着至少7张牌,能随时卡住北约的军事脖子。这些材料对生产导弹、雷达、无人机啥的都至关重要,没了它们,西方军工链子就得断。
![]()
中美贸易战从2018年就开始了,但到2023年,焦点越来越集中在高科技和关键资源上。美国老是搞技术封锁,比如限制华为用先进芯片,中国自然得反制。
镓和锗就是典型例子,这在半导体和军用设备里头用得特别多。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生产国,镓占了98%的市场份额,锗也有60%。
2023年8月1日,管制正式生效,外企想从中国出口这些,得先申请许可证,还得报告用途。西方企业一开始还想绕过去,结果发现备用来源太少,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有矿,但加工能力跟不上。
![]()
2024年12月份,中国直接禁止向美国出口镓、锗和锑。12月11日,北约在发布了份关键原材料报告,明确点出12种东西:铝、锂、钴、镓、锗、石墨、稀土、钛、钨。
这些对盟军国防工业来说是命根子,报告里头强调,供应链一断,先进防御系统的生产就得停摆。
西方媒体算账,发现中国控制的材料至少有7种,份额高。这7张牌就是镓、锗、石墨、稀土、钛、钨和铝,直接制约着北约的军事潜力。
![]()
例如,镓是高性能微芯片的核心原料,全球98%的供应来自中国。军用雷达和导弹引导系统都得用它,短缺了,性能就得大打折扣。
锗,中国占全球60%,主要用于红外传感器和夜视设备。
石墨,中国控制了79%的市场,这是电池和电极的关键,军用无人机和电动装备离不开它。
![]()
稀土,中国炼制能力占全球68%到90%,用于永磁体和合金,高性能导弹发动机和雷达天线都得靠它。
钛占70%,钨80%,这些是军用合金的骨干,飞机框架和穿甲弹头缺不了。
铝虽然份额是50%多,但中国出口量大,全球一半以上靠它,军用结构件生产得依赖这个。
![]()
北约报告一出,美国国防情报局就跟进评估,说超过2000种军用零部件有80%依赖中国供应链,包括核导弹计划。
欧盟也急了,德国和法国企业公开抱怨,成本上升,生产延误。
2025年上半年,西方试着找替代,从加拿大开矿到回收旧设备,但回收率才5%,新矿开发得花3到5年。
![]()
202510月,中国又扩展了管制,这次针对稀土和磁铁产品,加了5种新元素审查,还要求半导体用户额外报备。
这直接威胁到美国的国防供应链,专家说,这能让导弹和无人机生产延误半年以上。欧洲防务行业警告欧盟,得赶紧减依赖,不然弹药和高科技系统就出问题了。
英国智库分析,中国这招是战略性的,借贸易战暴露西方短板。北约峰会讨论供应链安全,同意投10亿欧元开发本土来源,但环境审批和成本问题卡着,进展慢。
![]()
这暴露了西方军工的弱点。北约成员国资源分布不均,供应链没建全,过度依赖中国。
报告里头说,任何供应中断都可能瘫痪基本国防设备生产。美国国防承包商股价下跌,华尔街闹腾。欧盟委员会起草方案,推动本土回收和开采,但短期内没戏。
而中国主要是回应美方的技术封锁。美方先禁芯片出口,中国就用矿产反击。这是贸易摩擦的延续。
![]()
西方得加速脱钩,但不容易。中国在采掘和炼制上成本低,效率高,西方新项目竞争力差。
2025年11月9日,中国突然宣布暂停对美镓、锗、锑的出口禁令,为期一年,到2026年11月27日。
这给西方喘口气,但整体框架没变,不确定性还在。专家说,这可能是贸易休战的一部分,但依赖问题没解决。北约得继续评估风险,盟国间协调政策。
![]()
全球供应链多脆弱,北约军事潜力被中国7张牌锁死,这些东西控制了军工命脉。西方要摆脱,得花大钱大工夫建新链子。
北约作为军事联盟,本来就靠技术优势,现在供应链被卡,优势不明显了。这让西方反思,过度全球化有风险,得回归本土生产。但本土化成本高,环境压力大,短期内军工产能受影响。
中国主张合作共赢,但如果继续被压,也得护着自家利益。这场较量远没结束,西方得好好想想怎么应对。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