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值超90亿美元的巅峰,到如今低位徘徊的现实,中国生鲜电商往日的明星正在经历“冰火两重天”。叮咚买菜在纽交所上市时,发行价23.5美元,市值一度突破50亿美元,上市初期更逼近90.27亿美元。然而,从2021年6月底至今,其总市值已跌至3.84亿美元(约27.32亿人民币),股价较巅峰下跌超过九成。财报表现虽有亮点。
![]()
叮咚买菜2025年第二季度收入59.76亿元,同比增长6.7%;净利润1.07亿元,同比增长59.7%;订单数同比增5.5%,GMV达64.99亿元,同比增长4.5%,连续六个季度同比正增长。表面看似稳健,但资本市场并未给予足够信心,股价持续低迷。
同样,曾风光一时的兴盛优选,也在战略调整和市场压力下逐步收缩版图,据北京商报报道,2022年9月起,兴盛优选陆续撤出山西、江苏、浙江、河北、安徽等大省,并在次年4月宣布关闭福建全省业务。生鲜业务逐渐淡出视野,取而代之的是尝试公域直播,据“开曼4000”报道,兴盛优选今年将尝试“轻量化”的私域直播作为新增长路径,以期突破困局。
而谊品生鲜的轨迹更为曲折。《创业最前线》的报道揭示出其门店数量上的一大疑云——不同公开渠道与公司高管的说法相互矛盾,使2021年至2022年间的真实门店规模难以确定。2021年5月,《重庆日报》援引公司执行总裁龙涛的说法称,谊品生鲜门店总数达1800家;2022年初《重庆南岸报》亦沿用该数据。然而,同年11月创始人江建飞在接受《联商网》采访时却表示门店数量仅有1300多家。2022年5月,《商业观察家》又称门店数约为1500家。若按龙涛口径,一年内减少300家;按江建飞口径,则半年新增200家,前后口径完全相反。
抛开总数疑云,谊品生鲜的巅峰时期在重庆、成都、南京、武汉、西安、杭州等地均有落点,甚至覆盖安徽11个地级市。然而,扩张高峰后迅速收缩,现仅保留合肥核心区域门店。据《安徽商报》2025年6月报道,谊品生鲜目前在合肥仅剩102家门店,较巅峰期的180家大幅缩水。自2023年起,公司悄然启动“静默转型”,逐步下架蔬菜鲜肉,改售零食、快消与日用品,“一件也批发”的红色招牌取代了原有的绿色生鲜标识。
表面上,这三家企业各自的市场路径和转型策略有所不同,但背后却有一个共同投资人——今日资本。今日资本成立于2005年,由“投资女王”徐新创办,重点布局电商消费、生鲜食品及餐饮领域,投资覆盖生鲜折扣连锁超市、电商平台及冷链物流技术产业。
目前,在即时零售和生鲜赛道中,小象超市、山姆、京东七鲜和盒马等头部玩家均处于积极扩张阶段,门店数量和城市覆盖持续增长。美团小象超市前置仓约700个,覆盖17个城市,并计划在近期逐步开设线下门店以承接流量和优化履约成本,北京华联万柳购物中心等地的新店预计明年正式营业;山姆在全国29个城市设立56家门店,辅以500多个前置仓,并计划每年新增8-10家门店,加快高端会员市场布局;京东七鲜目前约71家门店,覆盖京津冀、大湾区及上海地区,今年年底计划北京店+仓数量超过100家;盒马线下门店430家,覆盖50个城市,并持续推进自有品牌发展与门店网络优化,今年盒马西式美食自有品牌Bello Vitahouse首次亮相进博会。
![]()
在京东七鲜推出“门店 + 多个仓库(1店+N仓)”新模式之前,许多像叮咚买菜、兴盛优选和谊品生鲜的生鲜超市,在发展初期均依赖前置仓模式快速铺设市场,前置仓曾帮助它们在短时间内覆盖大量区域、提高配送效率。然而,这种重资产、高密度铺仓模式也埋下隐患:高投入、运营成本高企、SKU受限、损耗率高,一旦订单密度或客单价不达标,便可能得不偿失。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不得不频繁撤店、尝试直播等新业态探索,然而多数尝试仍未能扭转颓势,可以说它们在黎明前黑夜中徘徊,错失了持续扩张的最佳窗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