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西方设局千亿捐款,中国识破算计不妥协:是谁责任谁担着!
文 | 锐析风云局
编辑 | 锐析风云局
2025年11月,巴西里约热内卢的COP30峰会现场,一场围绕1250亿美元热带森林保护资金的争议悄然发酵,当巴西代表提议各国“自愿捐赠”时,美西方集体保持沉默,却将目光齐刷刷投向中国,这个全球新能源产销第一、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居首的发展中大国。
明明是美西方在工业化进程中累积了全球70%的历史碳排放,如今却试图用“国际责任”的名义,让中国为其留下的环境烂摊子买单,中国代表团当场亮明态度:赞赏倡议初衷,但拒绝加入捐赠行列。
![]()
这一“不合时宜”的拒绝背后,藏着怎样的国际责任博弈?
千亿捐款倡议:一场精心设计的责任转移戏码
当巴西在COP30提出建立1250亿美元热带森林永久保护基金时,美西方的“默契”令人玩味:美国早早宣布不派高级别代表参会,欧盟各国则对具体出资额度避而不谈,反而多次在非正式场合暗示“中国作为新兴大国应承担更多责任”。
这场始于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的“气候资金游戏”,本质是发达国家的“责任甩锅”,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数据,从1990年到2023年,美英德法等发达国家累计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球总量的45%,而印度尼西亚、刚果(金)等热带森林主要分布国的累计排放量不足10%。
![]()
但按照美西方的“逻辑”,保护森林的资金却要由排放总量较大的发展中国家“自愿承担”,这无异于让受害者为加害者的过错买单。
发达国家承诺的气候资金本身就是一笔“糊涂账”,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上,美西方信誓旦旦承诺“到2020年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气候援助”。
但据新华社报道,截至2024年底,美国仅完成承诺的18%,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兑现率不足40%,且大量资金被计入“出口信贷”“商业投资”,真正用于环保项目的不足30%。
凭什么让中国为“高排放发展”兜底?
![]()
中国的拒绝,首先源于对“责任边界”的清晰认知,工业革命以来,美国人均累计碳排放量超过1200吨,是全球平均水平的3倍,而中国作为后发国家,人均累计排放量不足500吨。
正如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在COP27新闻发布会上所言:“要求发展中国家为发达国家的历史排放买单,这本身就是最大的不公平。”
美西方的“道德绑架”背后,藏着三重算计,其一,用“绝对排放量”掩盖“历史责任”,美国现任政府一边要求中国“大幅减排”,一边对本国每年60亿吨的碳排放量(占全球15%)视而不见,更对特朗普政府退出《巴黎协定》、拜登政府重启化石能源补贴等行为避而不谈。
![]()
其二,用“国际舆论”倒逼中国让步,通过渲染“中国应主导全球气候治理”的舆论,试图将中国架上“发达国家责任”的烤架,2023年,欧盟曾在G7峰会上提出“全球气候融资新框架”,核心条款竟是“将中国列为主要出资方”,对自身未兑现的1000亿美元承诺只字不提。
其三,用“规则霸权”维持全球治理主导权,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主导的气候资金分配中,70%的项目附带“政策条件”,要求受援国开放能源市场、削减环保监管,本质是借“环保”之名行“经济殖民”之实。
中国的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中国拒绝的是“无差别捐款”,而非“国际责任”,翻开中国的“气候行动清单”,处处体现着“务实利他”的大国担当:
![]()
在尼泊尔,中国援助的“喜马拉雅山生态保护项目”已建成12座高原气象站,帮助当地牧民提前预警极端天气,粮食减产率下降25%。
在埃及,中企承建的苏伊士运河光伏电站年发电量达12亿度,相当于减少碳排放80万吨,更让50万沙漠居民用上了清洁电力,在非洲,中国无偿转让的菌草技术已在20多个国家落地,帮助10万农户实现年增收30%以上,联合国粮农组织将其称为“生态扶贫的教科书”。
这种“授人以渔”的援助,与美西方的“空头支票”形成鲜明对比,2024年,美国对非洲气候援助中,85%的资金用于购买美国企业的环保设备,当地社区实际受益不足15%。
而中国的“南南合作基金”,90%以上直接用于受援国本土项目,且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正如塔吉克斯坦环保部长在COP30上所言:“中国教给我们的,是如何用自己的双手改变环境,而不是等着别人的施舍。”
![]()
打破“责任倒挂”困局
中国在COP30的“不妥协”,本质是对全球治理“责任倒挂”现象的公开纠偏,当美西方一边拖欠气候资金、一边要求中国“分摊责任”时,国际社会早已看清一个事实:所谓“千亿捐款倡议”,不过是发达国家逃避历史责任的又一次“甩锅”。
这种“双标”在国际事务中早已屡见不鲜:在全球债务重组中,美国要求新兴国家“一刀切减免债务”,自己却对5000亿美元的非洲债务本息分文不让。
![]()
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美国长期拖欠15亿美元会费,却指责中国“参与度不足”,正如联合国气候变化高级官员穆希丁所言:“如果发达国家真的想推动气候行动,首先应该兑现2009年的1000亿美元承诺,而不是让发展中国家为他们的失信买单。”
中国的拒绝,不是封闭退缩,而是推动建立更公平的国际规则,正如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例行记者会上强调的。
中国始终认为,国际责任的分配应基于‘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谁在历史上排放更多,谁就应该承担更多减排义务,谁从全球环境治理中受益更多,谁就应该提供更多支持。
结语
![]()
在里约热内卢的COP30会场外,巴西街头的涂鸦格外醒目:“森林是地球的肺,不是提款机。”中国的拒绝,正是对这种全球正义的捍卫,我们从不否认大国责任,但坚决反对“被道德绑架”“为他人过错埋单”。
当美西方试图用“千亿捐款”设局时,中国亮出的,是一本算得清清楚楚的“责任账”:该我们承担的,比如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我们拼尽全力兑现,不该我们背的历史包袱,比如为发达国家的高排放“擦屁股”,我们一寸不让。
![]()
这场看似“不合群”的拒绝,终将成为全球治理变革的起点,它告诉世界:真正的大国担当,不是盲目撒钱的“冤大头”,而是坚守原则的“守夜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