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是第十九个“世界糖尿病日”,主题为“糖尿病与幸福感”。为推进糖尿病眼部并发症的早期发现与科学管理,传递“早筛、优治、慢管”的眼病防治理念,在“幸福EYE守护——VIMC早筛智管”主题活动上,不少市民通过视觉健康智能管理中心筛查体验,运用“健康小EYE”居民自主视觉健康管理平台开展视觉健康评估。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指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由糖尿病引起的眼部疾病,是糖尿病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增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筛查和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
这些人需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
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管理和应对自己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呢?高血糖为什么会诱发视网膜病变呢?长期高血糖就像持续 “浸泡” 视网膜血管,慢慢让它失去正常功能。
如何通过早发现、早诊断预防和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症状,患者可能完全不知道自己的视网膜已经受损。
![]()
通过定期筛查,可以在症状出现前及时发现病变,从而采取早期干预措施。早期筛查可以及时发现病变,防止其进一步恶化。早期发现和干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以有效预防视力丧失。
哪些人需要接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呢?1型糖尿病患者确诊后5年内应接受首次筛查;2型糖尿病患者确诊后应尽快接受首次筛查;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应在确诊后或第一次产前检查时尽快接受首次筛查。
上海每年通过智能筛查开展随访服务人次数已超40万
在活动现场,居民先通过“健康小EYE”平台完成视觉健康风险自测评估,再依次体验VIMC自助视力检查、电脑验光检查及眼底照相检查等项目。
来自杨浦区眼病防治所、杨浦区控江医院、杨浦区新江湾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眼科、中医科专家团队坐镇现场,为居民提供一对一视觉健康咨询服务,结合“健康小EYE”评估结果和VIMC筛查结果,指导居民日常视觉健康管理,普及糖尿病眼部并发症的防治要点、糖尿病日常健康管理方法等科普知识。
上海市持续构建完善全人群全生命周期视觉健康服务体系。自2020年起,本市启动视觉健康智能管理中心(VIMC)建设,创新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有效改善传统社区视觉健康服务中专业人力不足、服务效率有限等问题。相较于传统筛查模式,VIMC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打造智慧化、标准化、一站式视觉健康管理服务场景。
记者了解到,配置的全自助筛查设备无需专业人员辅助,居民仅需约5分钟即可完成全部检查项目,20秒内得到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报告,筛查结果从以往的1-2周等待缩短至现场立等可取。同时有机整合眼病筛查、健康教育、分级诊疗等核心功能,显著提升社区对重点眼病的筛查覆盖与全程管理能力。
截至目前,上海市每年通过智能筛查开展随访服务的人次数已超40万,较智能筛查实施前服务量实现翻倍增长,重点人群视觉健康规范管理率突破80%。
作为VIMC服务的前端核心工具,“健康小EYE”居民视觉健康自主管理平台则为市民提供了便捷实用的视觉健康自主管理渠道。
居民可通过平台内的各类专业评估量表,自主检测眼病患病风险,平台将基于个性化评估结果生成专属视觉健康画像,精准推送针对性科普知识,给予日常护理、筛查、就诊等视觉健康管理建议。
平台还整合预约筛查、检查报告查询等便民服务,协同社区家庭医生为市民提供全程视觉健康管理支持,成功打通家庭自主健康管理与社区专业服务的衔接通道,让科学护眼理念真正落地生根。
目前,“健康小EYE”平台已在健康云APP、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微信公众号、健康杨浦、健康普陀等平台同步上线,未来将进一步拓展服务渠道,持续提升市民获取视觉健康服务的可及性与便捷性,为全民视觉健康水平提升注入持久动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